第一百三十二章 “李斯特”級別的鋼琴課(4K二合一)
另幾處片段,范寧再次領(lǐng)悟了維亞德林的意圖。
“至于最后的‘面’,就是縱向的思考,比如第一樂章開頭,樂隊奏主題時,你跨越音區(qū)的大和弦,要用堅定的推動感?!?br/>
范寧回到第一樂章。
“咚!咚!咚!——”“咚!咚!咚!——”
“傾向,還是傾向性的思考,比如,這些標(biāo)定了色彩的走向...”維亞德林聲音又起,在范寧視野中,總譜上的幾組相鄰和弦的音符符頭似乎突然緊縮了一下。
“你記住你的力量來源只有三個:小臂自然下垂的力、掌關(guān)節(jié)撐起來的力、還有指尖的抓力,其他的都是不科學(xué)的,統(tǒng)統(tǒng)卸掉。”
范寧閉眼彈奏,試著感受了幾次。
“不對,你試著將和弦的全部音下落保持,然后,單抬指彈奏這幾個單音?!?br/>
范寧依言照做。
“對了,就是這種類似的感覺?!?br/>
“25小節(jié),這里旋律到你了,和弦高音是旋律,或者我說的‘線’的走向,雖然你在彈和弦的‘面’,但是手腕要更加照顧四五指的動作?!?br/>
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范寧按照維亞德林的“點線面”提示,觸類旁通地解決了大量類似的片段,他覺得自己對柴一的演繹理解上了一個臺階。
維亞德林則覺得,自己從來沒教過這么“好教”的學(xué)生。
是的,范寧太好教了。
他會把所有自己能做的努力全做到位,然后就等你來推動那幾處關(guān)鍵的節(jié)點,并且,幾次就通。
這種級別的鋼琴課,主要就是依賴“演示-模仿”的循環(huán),老師知不知道該演示哪,能不能清晰,學(xué)生能不能聽出和自己的不同,模仿能不能到位,都決定著靈感傳遞的效率。
這種循環(huán)是基礎(chǔ),但有時靈感難以形容,所以語言的啟示也十分重要,有時老師某句出彩的形容概括,能讓瓶頸瞬間被突破。
到了拉赫瑪尼諾夫的《c小調(diào)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維亞德林給出的兩個關(guān)鍵詞是“踏板”和“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