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征遼
雙方在戰(zhàn)力和人力壓根就不在一個實力上。即便這一戰(zhàn)真有什么意外,但遼東群勢力還是避免不了滅亡。
但這是擇大將的結(jié)果,而如果是帝王出征就不然了。
以張沖來說,即便征遼東再次獲勝,對其已經(jīng)無上戰(zhàn)功的榮譽來說也不過再添一二筆。但如果打輸了,而且還是張沖手上打輸?shù)?,那對于泰山軍整個勢力就是毀滅性的。
當年漢高祖劉邦就是如此,如果當年被困在白登山的不是他,而是其他什么大將,怎會有之后的百年恥辱?
所以陶黯勸說張沖,萬萬不要御駕親征。
你別說,陶黯這個理由真的太有說服力了,這種從邊際利益來勸說的確有說服力,張沖都不得不承認陶黯說的對。
但張沖心里也有一份自己的利益計較,如此他將目光看著度滿,示意該他出場了。
他此前和度滿已經(jīng)私下聊過這事,并將自己的考慮和判斷大概講清了。所以,被說服后的度滿,就成了張沖的支持者。
此時,看到張沖看向自己,度滿走出來對眾人道:
“諸君皆說的對,也皆有一份道理在。但我泰山軍非尋常人,行的也非尋常事。如我們這般,可謂舉世皆敵,沒有那么多雍容的求穩(wěn)。我且問諸君,除了王上親征,誰能調(diào)度如此復雜的軍力。除了王上親征,誰能使諸軍并行不悖?甚至除了王上親征,誰敢夸口能速定遼東?”
說到最后,度滿對上首的張沖一字一句道:
“而我相信,這一次王上依然會大勝而還。”
張沖笑了。
一時間諸臣工皆沉默,于是度滿轉(zhuǎn)而說到了下面一個議題,那就是此次征伐遼東,該有什么方略。
說到這個,早有準備的張旦上來講述:
“遼東道遠,以前的盧龍道又失修,已被山林水澤所遮掩,除了趁著山海道退潮的時候可以通少部分兵馬,其余可海運。也就是當年武帝破衛(wèi)滿朝鮮的行軍路線。”
張沖點了點頭,看得出張旦對于伐遼東是做了功夫的。
當年漢武帝攻破衛(wèi)滿朝鮮的時候,就是從膠萊灣直上遼東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