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征遼
其中最為年長,又為國戚之一的蔡邕直接站起來進諫:
“如今天下猶如一身,鄴京為心腹,州縣為四肢,四夷為身外之物。今遼東四郡、高句麗、東部鮮卑雖可惡,確應(yīng)征伐。然王上可令良帥統(tǒng)兵虎賁數(shù)萬,以陛下之威名,取之如探囊取物。而今太子新立,年紀尚幼,監(jiān)國恐有不逮。而王上卻涉遼海之險,輕行遠舉,此非國家之福?!?br/>
果然是最為耿介的老蔡,一出口甚至比剛剛張沖說要親征都要駭人。
只因他這個身份說了一個相當忌諱的事情,那就是宮闈。
現(xiàn)在的太子是皇后趙娥所出,的確年幼,但今年早些時候蔡邕的大女兒蔡瑜剛剛誕下一子,其小女兒早些時候也被其姐招進宮了,那打的心思和甄氏姐妹一般無二。
所以這個時候,這個身份,你蔡老頭講這個話真的合適嗎?
果然,當蔡邕說完這個話的時候,本已經(jīng)將腳邁出去的何夔又暗自抽了回去,這讓他上首的度滿看到,只覺得一陣好笑。
但度滿腹笑了但也沒再上去,畢竟存身之道首在避嫌。
而張沖在聽了自家老丈人的“勸諫”后,額頭的筋跳了一下,也就是他知道蔡老頭是什么人,不然誰聽到這話都要火冒三丈。
因為蔡老頭說的話太難聽了,他說咱張沖萬一死在外頭了,就憑借年幼的太子,根本守不住家業(yè)的。
但有些話之所以難聽,可能部分說中了現(xiàn)實。
所以,張沖只能苦笑道:
“蔡公良言,但這親征遼東是我深思苦想后的結(jié)果。再說,我自馬上打天下,這天下都還未定,哪有安坐后方的道理?!?br/>
幾個門下見張沖并沒有雷霆萬怒,于是皆站了出來,秉持公心來論。
如陶黯、諸葛珪、田豐等皆認為親入蠻荒之所,非帝王幸事。他們援引周昭王伐楚,漢高祖伐匈奴的例子,希望張沖收回成命。
其中陶黯的話最有說服力。
陶黯說,帝王親征就是行博浪一擊,勝不足喜,敗卻有危亡社稷之害。他說,以如今泰山軍的實力,實際上對于伐遼東是必然會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