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夷夏
而且為了安民眾心,還大力名田,制定法律來保護這些開墾出的耕地和宅基所有權。想盡辦法讓民眾們能將土地傳下去。甚至出現,即便一家絕戶了,主家的妻子、贅婿、奴婢都有權繼承。
自此土地私有化直接向前走了一大步。
但必須要指出的是,這依然和原先的窮苦們沒關系。因為這些人是沒可能開墾出荒田來的,只有有產之家才能有資源開墾出荒地納為己有。
而一旦這個輪子開始轉動,那就再也停不下來了。開墾的土地越來越多,但越來越屬于少部分人,大量的黔首因為無力開墾出屬于自己的土地,只能賣力到豪強之家做了佃戶。
張沖看到這里,終于理解,為何漢代不過前后四百年,竟然經歷兩次大亂,就是這一政策鬧的。
以張沖后世的理解來看,這就是豪強們以手上的資源拉了巨大的杠桿。他們只要提供第一年開墾的資源,然后就世代可以占據這片田土,這個過程的勞作全部由庸佃們承擔,豪強們坐享其成就行。
而這種杠桿是可以傳遞的,就是一些膽子大的,完全可以每年都開荒,只要維持出基本的資源流轉,一直到沒有荒地可開為止。
好家伙,這不就是后來韓國的全租房嘛,厲害。
以張沖的理解,這項政策在開始是有效的,畢竟?jié)h初那會基本沒有人地矛盾。但有地的總是部分豪強,廣大黔首還是只能淪為耕庸,不過那時候還是有不少授田制下的自耕農的,但后來文帝時期又開始不抑兼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于是,土地兼并如浪潮,一浪接一浪,直到高潮。之后一直到了新莽時期,國家曾嘗試將土地收回國有,但奈何斗爭失敗。等到本朝,依舊如此,要不是兩漢之間,民多死,使得土地荒了下來,可能本朝都撐不到現在。
以張沖來看現在的豪強們那就是直比王侯,以他鄴城清查的審氏的田土來說,占接近千頃,富過王侯,而貧者是真的連立錐之地都沒有。
看到這些材料,張沖再一次警惕著土地的流轉和時代的興衰,這個土地必然是要收回國有的。不是說當年王莽失敗了,就好像豪強占有土地就是天經地義的。但這個事又不能現在干。
他現在要先將豪強的土地分給貧苦,然后等得了天下后再進行合作社,將土地再收回國家所有,這好似是不咋地道。
但這確實是保護了大多數人,能讓他們永遠有安身立命的機會。他們只要努力,就能從土地上獲得收獲,除了繳納給國家外,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那時候土地也就成了工具,每個人都能靠血汗吃到自己的一口食。當然,那些妄想通過兼并,做大做強,要做人上人的??赡芫蜎]了機會了。
畢竟,在張沖規(guī)劃的世界里,不勞動者不得食。
燈火中,張沖還在看,對未來的路線也越來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