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封丘
“蛾賊男婦老幼不及二萬,雖小有伎倆,究屬烏合。現(xiàn)在封丘兵勇共有萬余,兵力尚不至單。其屯兵尚得地利,再聚士伍恐這些兵子生懈,更不奮死。”
黃琬聽得這話,直氣得和好友周慎埋怨:
“封丘此地雖有兩河之險,但其地闊平,如要守,便是守河守陸,通布四面三百余里之地,這萬人如何能濟??傃灾舳?,析言之則少也。”
而且他也知道對面泰山軍到底不是一般賊匪:
“東郡蛾賊兇悍有力,非烏合之眾。彼方紀律嚴明,而我軍則毫無紀律,退易進難,雖屢加勸諭,而孱弱猥瑣如故?!?br/>
確實黃琬對現(xiàn)在猬集在封丘的兵勇有著清晰的認識,就是這些人分屬四郡,又多是豪強部曲,與其說對面是烏合,不如說自己這些才是烏合。
而且他現(xiàn)在也不過萬兵,與賊寇相比也只是大致相當。就一般的軍事常識,包圍,進攻者必須具有明顯的兵力優(yōu)勢,能構(gòu)成有縱深的包圍圈,然后發(fā)動攻勢,才可能圍殲防御者。
而現(xiàn)在兩方兵力相當,漢兵如果貿(mào)然進攻,有將重蹈東平國陳瓚之覆轍。黃琬研究過陳瓚的戰(zhàn)例,自然要接受教訓,決定轉(zhuǎn)取守勢。
一方面整經(jīng)備武,另一方面就是籌措軍餉。
是的,黃琬這個兗州牧是既沒兵又沒錢,現(xiàn)在有兵了,但也更缺錢了。一萬多人人吃馬嚼,日費巨萬。
原先黃琬持節(jié)出京,帶了國家撥付的一百萬錢,但這點錢夠干什么?
好在濟水各城素來有漕糧,尤其是是封丘更有大量粟米陳倉,他入城后第一時間就清點,有粟三十萬石。另外他已經(jīng)請得劉宏詔書,發(fā)敖倉之粟,沿著濟水送到封丘。有此濟水,黃琬可謂無斷糧之虞。
也正是靠著這三十萬石漕糧和料準后面有源源不斷的敖倉之粟,黃琬用其支付所部俸祿,購買鹽菜、添置甲械,雇傭壯勇、隨營腳夫,船隊往來,都用的是粟來兌換??梢哉f真把粟米當錢來使用。
如此,三十萬石粟,轉(zhuǎn)眼用了一半,而原先說輸送來的敖倉之粟,卻半天沒影。這可不行,軍無糧不穩(wěn),一旦封丘行營沒糧,這一萬大軍立馬星散。所以,焦急之下,黃琬發(fā)十二道檄書,道道催,但敖倉方面一直拖延,直到六月二十八日,敖倉方面才拖拖拉拉送來了十萬石粟,剛夠一萬大軍吃十月。這只是口糧,至于俸祿、腳錢、甲械費用,那就別想了。等下一批粟送來再說其他的吧。
黃琬如此道真有幾分挫敗,其人在自己私人薄子上寫到:
“兗州群盜多如牛毛東奔西突。但奈何一無兵二無錢,口上勉力,手無一點實惠。孰不知,賊多則需兵多,兵多則需餉多?,F(xiàn)在存糧不過二十萬石,日用支取無數(shù),所用不足二月。而各部兵馬又抵牾掣肘,只吃官家米,不愿費自家一粒粟。長此,吾恐陳君之鑒不遠矣。非是臣不力,奈何君不繼?。 ?br/>
黃琬在薄子埋怨的各部兵馬抵牾掣肘就是他頭疼的第三點。
隨著各郡兵馬陸續(xù)開到,封丘行營經(jīng)常爆發(fā)沖突,各部士伍不安于大帳,時常入城喝酒鬧事,常常三五人一群就群毆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