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封丘
此忠、孝、義之人后來因黨錮之禍而絕跡于梁、碭之間,因樹為屋,自同傭人,形同野人。
而這次因為黃巾之亂,當年辟主的孫子有急,其人便再次出山。
憑借他在陳留的威望,他陸續(xù)聯(lián)系了高氏、蔡氏、吳氏、夏氏幾大族,相約出部曲五百,聯(lián)兵二千,一起奔封丘而去。
同樣的場景發(fā)生在濟陰郡,太守還是那位白胖的張寵,其人到底因為在黨、閹之間的搖擺,使得誰都不愿提拔他,還在這個位置蹉跎。
而這次黃琬有召,其人將之為改命之途,所以令乘氏李乾帥族兵一千,兵曹卞崇將郡兵一千,合計兵馬兩千去封丘,正要賣力給黃琬一個好印象。
任城太守是橋羽自不用說,其為前太尉橋玄之子,也是公族之后,與黃琬幼年便相識于京都。這次好友有召喚,盡管人薄力微,但依舊揀兵五百,由兵曹長何虛統(tǒng)帶,并國中大豪強呂虔,景周,合其部曲一千,并力入封丘,留帳聽用。
最后是山陽太守,作為黨人的老巢,這次可以說是黨人大營的演武,高平張氏、王氏、劉氏、檀氏、薛氏、還有地方土豪郗氏和昌邑李氏,合計七部四千人浩浩蕩蕩的開往了封丘。
他們自信,這一次是他們黨人重回權力舞臺的開幕。
至于他們的太守劉洪,其人是宦官一黨,也就勉強出了二百兵,在其兵曹長侯封的率領下,寒酸開去了封丘。
但即便如此,封丘也集結了近萬兵馬,從中可見像黃琬這樣公族子弟的網(wǎng)絡。
要知道,黃琬家族是江夏的,但像在兗州的各郡太守卻普遍與其人熟悉,就是因為這些人都有京都生活的背景??梢赃@么說,京都就是一個將各地精英統(tǒng)合在一起,拋棄他們地緣色彩而賦予他們中央屬性的地方。
這些公族子弟的視野早已不再局限他們的家鄉(xiāng),而是將生活中大部分時間都游學生活在京都,在這里交往來自五湖四海的士族,結成交際網(wǎng)絡,這就是真正的士族,門生故舊遍天下。而影響力只有一地的,那都是鄉(xiāng)豪。
從中也可知,為何那么多鄉(xiāng)豪子弟都要供出一個太學上京,因為那里才是天下的中心,那里才有提高家族影響力的機會。
總而言之,即便是最遠的任城國,也在六月二十五日抵達了封丘。此刻的封丘已經(jīng)成了一座大兵營。其實也確實如此,要知道后世,此地也叫陳橋驛,一位遮天換日的故事就是在這里上演的。
而現(xiàn)在黃琬將行營設在這里,自然也是有其原因的。
封丘正處在濟水和濮水的交匯處,沿岸的補給都從這兩條河源源不斷的送來封丘行營。
但黃琬也有其煩惱,首要一個就是山陽太守劉洪拆他的臺子。他已經(jīng)知道劉洪上疏國家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