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一場內(nèi)部試映會,讓投資人連夜追加投資!
呂睿的“考古式拍攝法”并沒有因為徐山爭的咆哮而有任何改變。
時間,一天天過去。
一個星期后,劇組的進度表,已經(jīng)紅得像一張不合格的考卷。
片場的氛圍也從最初的敬畏和新奇,逐漸滑向一種壓抑的疲憊。
劇組人員都是行業(yè)老手,習慣了“短平快”的工業(yè)流程。
他們可以接受導演的嚴格,但無法理解這種近乎病態(tài)的“停滯”。
每天,幾百號人耗費巨大的精力,就為了磨出幾個甚至幾十秒的鏡頭。
攝影師開始懷疑自己的構圖是不是太多余,燈光師開始思考一盞燈的擺放是否需要寫一篇論文來論證。
流言蜚語,像潮濕季節(jié)的霉菌,在片場的角落里悄然滋生。
“聽說了嗎?呂導跟一個群演磕了三天,就為了他磕頭的時候,額頭撞地的聲音對不對。”
“對什么對?咱們這是神話片!誰他媽在乎這個?”
“我看啊,這位年輕導演是理論大于實踐,被捧得太高,下不來了?!?br/>
“噓……小聲點,徐總的臉已經(jīng)黑得能當背景板了。”
這些竊竊私語,不可避免地通過某些“有心人”的嘴,傳到了外界。
那些被呂睿用藝術和才華正面碾壓過的舊勢力,仿佛在沙漠里看到了海市蜃樓,瞬間興奮了起來。
他們無法再攻擊“封神宇宙”的陣容和概念,因為陳道明和鞏月這兩尊大神是他們無法撼動的。
于是,他們找到了新的武器——效率。
一篇名為《藝術的偏執(zhí)與商業(yè)的毀滅:奇跡引力會成為下一個“概念泡沫”嗎?》的黑稿,在幾個營銷號上同步發(f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