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老登他不講武德
劉伯溫則是毫不客氣的反駁:“若要從地方上開始改制,最不應(yīng)該的就是從寧陽縣和登州府開始,除非把登州府也從山東行省單列出來,又或者從整個山東行省開始改?!?br/>
瞧著李善長和劉伯溫直接爭論起來,朱皇帝也開始暗自盤算著該從哪里開始改制比較好。
很明顯,李善長是在求穩(wěn),他是想看到實際的改制效果之后再改動朝堂上的結(jié)構(gòu)。
而劉伯溫則是相對要激進一些,他更偏向于利用這次改進的機會直接深挖空印案。
那么自己呢?
朱皇帝把目光投向桌子上的“家信”,琢磨一番后忽然出聲打斷了李善長和劉伯溫的爭吵:“善長兄,青田先生,改制的事情咱們可以慢慢商量,眼下更重要的還是空印案的事兒要如何解決?!?br/>
劉伯溫毫不猶豫的說道:“啟奏上位,臣以為可以借空印一案來推動改制?!?br/>
“第一步,先從各部抽調(diào)一些精通算術(shù)的人手組建成審計衙門。”
“第二步,由新組建的審計衙門和改制后的御史臺以及檢校一起去各州縣盤點其縣庫,并對空印錢糧冊子進行審計盤查?!?br/>
“第三步,大理寺審案,刑部復(fù)核并據(jù)此來修正《大明律》。”
這要是換成楊少峰在這兒,估計得問問劉伯溫是不是打算把大象裝冰箱里。
只是李善長不知道冰箱梗,因此只是哼了一聲后說道:“啟奏上位,臣同意青田先生所說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但是第三步的時候不應(yīng)該由大理寺單獨審案,起碼也要三司會審,檢校和內(nèi)侍旁聽?!?br/>
略微頓了頓,李善長又補充道:“只是這樣一來,空印案就要拖延很長一段時間,可能一年兩年也未必能全部審?fù)??!?br/>
被卷進空印案的官老爺們有六百多個主印官,佐貳官和小吏的數(shù)量還不知道有多少,再加上牽扯到的士紳,整個案子需要審問的人數(shù)就有可能多達三五千之眾。
那么問題來了。
整個三司能夠動用的人手一共就那么多,即便檢校和應(yīng)天府可以幫著審案,一天又能審多少個?
假設(shè)一天審十個人,三千多人就需要花費一整年的時間去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