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姓楊的你不要太過分!
朱皇帝呵的笑了一聲,站起身來踱了兩步,扭頭望著劉伯溫說道:“青田先生,不容易啊?!?br/>
劉伯溫微微一怔,朱皇帝又繼續(xù)說道:“咱一直在等,就等著青田先生什么時候愿意跟咱說這些掏心窩子的話,如今終于讓咱給等著了,不容易啊。”
劉伯溫心中悚然一驚,噌的一下站起身來,向著朱皇帝拱手拜道:“上位,臣……”
朱皇帝笑著擺了擺手,“原來咱也沒想過這些,甚至那個混賬東西提醒咱的時候都沒太當(dāng)回事兒,可是善長兄這一次忽然抱恙,卻著實給咱提了個醒?!?br/>
再次踱了幾步,朱皇帝慨然長嘆一聲道:“咱錯了啊,各司其職,各安其業(yè),這個想法從根子上就是錯的?!?br/>
“名醫(yī)的后人未必能成為名醫(yī),大匠的后人也未必就能成為大匠?!?br/>
“重制戶籍制度,重新修訂戶籍冊子,這些事情也確實該落實下去了,不能只在寧陽和登州試行。”
隨著朱皇帝的話音落下,劉伯溫感覺自己的后背都已經(jīng)被冷汗給浸濕。
咱錯了?
呵。
當(dāng)初是朝堂上的官老爺們,尤其是閩、贛、浙東這幾個派系出身的官老爺們,正是這些人暗戳戳的給朱皇帝說了些“各司其職、各安其業(yè)”的屁話,所以才有了子子孫孫承襲其業(yè)的戶籍制。
而自己,卻恰好是浙東系官老爺們推舉出來的代表人物。
現(xiàn)在朱皇帝一句他錯了,等于是把所有的責(zé)任全部都攬到了他自己的身上,而自己這個浙東系的代表性人物卻被摘了出來。
沉默了好一會兒,劉伯溫才向著朱皇帝拱手拜道:“上位,臣會和戶部諸位同僚商議戶籍改制之事,力爭在洪武四年春耕之前完成。”
朱皇帝笑呵呵的嗯了一聲,隨后又從桌子上拿出另外一份奏本,“青田先生再看看這個?!?br/>
劉伯溫的眼角抽了抽,接過奏本看了一遍之后就滿懷絕望的對朱皇帝拜道:“上位,駙馬爺他……他……”
如果說前面那份奏本里只是提出禁止史部、子部的書籍外流,禁止收割機等農(nóng)具外流,對高麗來國子監(jiān)讀書的生員們區(qū)別對待,派檢校去挑撥高麗生員之間的關(guān)系等操作還能勉強接受,那么這份請求派遣商人出海購糧的奏本就實在是超出了劉伯溫的可承受范圍。
派遣商賈去安南、高麗、占城等地購糧,誘使各藩屬國中百姓賣出糧食,降低各藩屬國的糧食儲備,運回來的糧食可以用做軍糧,也可以用來充實各地的常平倉和預(yù)備倉、社倉、濟農(nóng)倉和義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