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活該他當皇帝
只是轉(zhuǎn)念一想,楊大知縣忽然又覺得有些不對勁。
五小工業(yè)的想法確實是剛剛冒出來的,但是早在洪武元年七月的時候,楊少峰就已經(jīng)給朱重八朱皇帝寫過一封奏本,已經(jīng)提過要在寧陽縣修建冶鐵工坊的要求。
然后這封奏本就像是泥牛入海一樣消失的無影無蹤,朱重八那老登既沒有明確回復說同意也沒有說反對,就連王瓊后來幾次來寧陽縣也沒有提起過冶鐵工坊的事兒。
是奏本被人給截了,那老登根本就沒有看到?
還是說老登已經(jīng)看過了奏本,但是他現(xiàn)在也沒有多余的鐵匠可以往寧陽縣安排,所以干脆來了個沉默是金?
算了,這回不折騰朱標了,那老登既然這么不懂事兒,跟本官玩沉默是金的把戲,那本官就再給你上一封奏本提個醒。
而且本官這回不光要給你提個醒,順便還得想辦法從你嘴里摳一部分冶鐵工坊的好處,最起碼也得讓寧陽縣的百姓不缺鋼鐵制成的農(nóng)具。
心里打定主意以后,楊大知縣又開始琢磨著該怎么弄一個預備倉。
其實早在洪武元年的寧陽大旱過后,朱重八就已經(jīng)詔令天下各縣“設(shè)立預備倉,糴谷收貯,以備賑濟”,并且規(guī)定“一縣定為四倉,于境內(nèi)居民叢集處設(shè)置,擇其地年高篤實者管理倉政”。
顧名思義,預備倉的最主要作用就是備災(zāi),平時以市價從百姓手里收購糧食,等遇到了干旱或者消災(zāi)的時候再開倉放糧,賑濟百姓,以免百姓因為干旱或水災(zāi)而流離失所。
但是寧陽縣先是經(jīng)歷旱災(zāi),緊接著又經(jīng)歷了蝗災(zāi),再然后又是秋收和開荒等一系列亂七八糟的破事兒,而朱重八又蠲免了寧陽縣的賦稅,寧陽縣在三年之內(nèi)不需要考慮往其他地方解運賦稅,所以整理官倉、設(shè)立預備倉這事兒就拖了下來。
眼下已經(jīng)到了洪武二年的春二月,再過上一段時間就該到春三月,整理官倉和設(shè)立預備倉這個事兒也實在是不好往后拖了。
暗自琢磨一番后,楊大知縣便伸手招過跛五,吩咐道:“勞煩跛五哥,讓人從城南修路的那些個勞工里抽調(diào)一些人手,在縣城和城外四個方向各修筑一座糧倉?!?br/>
“嗯,城中選甲二閭附近建倉,讓王滿倉負責看管,城外東邊選擇大夏莊附近建倉,讓大夏莊的社長負責看管,城西選擇西河村,城南選擇泗店,城北選擇伏山?!?br/>
“糧倉建好后先收拾出來備用,等到收完了麥子再說?!?br/>
楊大知縣就算是現(xiàn)在開始建設(shè)預備倉,起碼也要等到收完了麥子再能有第一批糧食入庫,時間上倒是充足的很。
想了想,楊少峰又干脆讓人劉三十二給喊了過來,開門見山的吩咐道:“縣里要設(shè)立五個預備倉,你回頭跟社里的百姓們說一聲,今年收上來的麥子留下自己家吃的以及做麥種的,剩下的拿出一部分賣給縣里?!?br/>
“以后收上來的其他糧食也都照此辦理,像是高粱大豆什么的,除去留下自己家吃的,剩下的都拿出一部分來賣到預備倉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