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在線招人年薪百萬
吳偉仁之前不知道林燃他們的底氣從何而來,是打算自己在gmat的基礎上重新造輪子嗎?
可問題在于,你連我們現(xiàn)成的鵲橋都不愿意用,覺得會耽誤時間,那重新造軌道計算軟件不是更費時間?
這玩意不經(jīng)過充分的測試驗證,那還不如開源呢。
像歐洲的阿麗亞娜5號首次飛行就因為軌道計算的軟件錯誤而以失敗告終。
1999年nasa的火星氣候軌道器變軌失敗,同樣是因為軌道計算軟件錯誤,而這的錯誤更低級,因為老美用的是英制。
地面計算機軟件的輸出結果用的是磅每秒為單位,而非nasa與洛克希德公司簽訂的合同中規(guī)定的牛頓秒。
最終導致航天器距離火星太近,穿過大氣層并解體。
正是因為軌道計算軟件如此容易出問題,所以其實很大程度依然依賴于宇航員的經(jīng)驗。
華國航天方面本來以為阿波羅科技在變軌過程中,依賴的是奧爾德林的個人經(jīng)驗。
奧爾德林親手訓練出來的兩位宇航員,結合現(xiàn)代強悍得多的地面計算能力,至少地面環(huán)節(jié),包括設計任務軌跡、跟蹤實際位置、軌道確定、創(chuàng)建變軌機動這些,肯定比60年代完善得多,結合宇航員的個人素質和奧爾德林獨一份的登月經(jīng)驗。
之前華國航天的專家們覺得阿波羅科技仰仗的是這些。
結果今天親眼見過之后,才知道壓根不是,人家靠的是變態(tài)大腦,直接給出結果。
隨著奔月號順利變軌,更恐怖的是,人家大腦計算的結果還是對的。
吳偉仁喃喃道:“你說換我們去,就這短短半分鐘時間,能把大屏幕上的參數(shù)在大腦里有個完整概念么?”
他身旁的同僚盯著屏幕試了下:“做不到,我們就不是干這工作的。
這純純?yōu)殡y人,我試了一下,數(shù)字鉆進我的大腦就粘在一起了,壓根分不清哪是哪。”
“如何評價阿波羅科技順利完成繞月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