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章 兵不厭詐
偃師道靜靜的站在楚軍的營外,對著身前直視他的人微微低下了身子,臉上帶著的是謙卑的笑容。
說客這種活他不是第一次做了,當初趙高就曾經(jīng)讓他北上去說服王離投靠于他。這三年來偃師道沒少為趙高效力,憑著三寸不爛之舌替趙高收服了大大小小數(shù)十名官員,所以趙高倒臺后,他便被當成了趙高一黨的重要人物捉拿下獄。
偃師道出自于名家,名家也是諸子百家中一支重要流派,卻相對其他學派來說勢微許多。名家不比法家、兵家、縱橫家這些在戰(zhàn)國秦朝大出風頭的學派,也比不上墨家、儒家、道家這種深入民間的學派。名家提倡的專研以思維的形式、規(guī)律和名實關(guān)系,有點像后世搞行為主義的哲學家,以善辯而著稱,代表人物有‘白馬非馬’的公孫龍和‘子非魚’莊子好友惠子。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老百姓的肚子都吃不飽,哪有精力跟你研究行為主義,這就注定了名家的悲催命運。偃師道自幼天資過人,三歲能言七歲斷文,十幾歲的時候就把當?shù)氐乃奕遛q的啞口無聲,可到了三十歲的時候,卻窮困潦到家徒四壁。原因無外乎秦國錄用官吏都是極重真才實學的,像他這種只好逞口舌之利的人自然不會被官府錄用。
三年前趙高卻聽說了他的才能,于是找到了他要他為自己做事,這才讓偃師道一家擺脫了窮困潦倒的生活。偃師道雖然內(nèi)心很鄙視趙高這種佞臣,但仍然恪盡職守的為趙高游說他人。
他有自己的為人準則,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趙高伏誅后,他作為趙高的心腹自然也被判處了死刑,原本以為就要了此殘生了,卻意外的被韓信從獄中提了出來。
韓信給了他兩個選擇,一是馬上去死,二是為他做一件事情,若是能平安歸來,必會高官厚祿以報。
偃師道自然是選擇了后者,所以他才來到了劉邦營中,
雖然已經(jīng)等候了足足一個時辰,可偃師道卻并不心急,他知道這是劉邦這是故意為之,這些和談中經(jīng)常用到小伎倆自然不會擾亂他的心神。
只是他身前的酈食其卻沉不住氣了,他重重的哼了一聲,斜眼輕蔑的問道;“你就是名家的偃師道?”
偃師道低下頭來,誠惶誠恐的回道;“正是在下,不知道先生你是?”
酈食其昂起了頭,鼻孔朝天的說道:“我是南陽儒生酈食其,久聞先生辯術(shù)無雙,老朽久仰多時,今日幸得相見,不如我們比試一番如何?看看是你名家詭辯之術(shù)厲害,還是我儒家的微言大義更甚一籌!”
先秦時期諸子百家之間爭斗不休,而名家更是以辯術(shù)稱雄,也難怪喜好此道的酈食其想要比試一番。
偃師道卻沒有讓他如意,反而謙卑的躬身說道:“先生謬贊了,想我名家只是一味的逞口舌之利,早已落入了旁門左道現(xiàn)在勢力衰微,哪里比得上儒家的仁義之說遍傳天下。況且晚生這次前來事關(guān)重大,還望先生行個方便。”
偃師道的謙讓讓酈食其頗為滿意,心中的對視之情便減了許多,捋須微笑道;“跟我走吧,我?guī)闳ヒ娕婀?。?br/>
劉邦此時正一臉得意的坐在營中,想二年前他還是沛縣的一名登徒子,游手好閑于鄉(xiāng)間為眾人不齒,可現(xiàn)在他卻是高居堂上手下十五萬大軍的沛公,而且咸陽就近在咫尺,那唾手可得的關(guān)中王之位也是近在咫尺,他此刻如何能不得意洋洋呢。
可他內(nèi)心還是不忘時刻提醒自己,此時還不是得意忘形的時候,因為秦國尚未覆滅,項羽的大軍也即將叩關(guān)而入。越是這種時候,越應該保持一顆冷靜的頭腦,他這才暫不接見秦使,而是先和張良蕭何二人在營中商議了半天。
待到酈食其帶著秦使前來,劉邦才整理了下衣裝在中軍帳中接見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