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酸棗歃血立盟 諸侯討董興師
公元190年,凜冬的寒風如刀刃般割過大地,大漢的江山在董卓的殘暴統(tǒng)治下?lián)u搖欲墜。此時,天下諸侯收到了袁術(shù)以天子之名發(fā)出的討董檄文,紛紛響應,一時間,車轔轔馬蕭蕭,十八路諸侯各率精銳之師:第一鎮(zhèn),車騎將軍袁術(shù)。第二鎮(zhèn),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zhèn),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zhèn),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zhèn),河內(nèi)郡太守王匡。第六鎮(zhèn),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zhèn),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zhèn),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zhèn),濟北相鮑信。第十鎮(zhèn),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zhèn),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zhèn),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zhèn),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zhèn),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zhèn),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zhèn),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zhèn),祁鄉(xiāng)侯渤海太守袁紹。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lǐng)文官武將,投洛陽來。
酸棗之地,一時間營帳林立,軍旗獵獵作響。各路諸侯的軍隊魚貫而入,士兵們盔甲鮮明,刀槍在日光下閃爍著寒光。曹操的軍隊步伐整齊,士氣高昂,他們帶著對董卓的滿腔怒火,渴望在戰(zhàn)場上一展身手;孫堅的江東子弟兵,個個身強體壯,操著吳地口音,眼神中透著無畏與果敢;還有韓馥、劉岱、孔伷等諸侯的部隊,雖來自不同地域,但都懷著同樣的信念——討伐董卓,拯救漢室。
營帳之中,氣氛熱烈而緊張。諸侯們圍坐一團,商議著討伐大計。首先要確定的便是盟主之位,這關(guān)乎著整個聯(lián)盟的指揮權(quán)與凝聚力。
“諸位,”兗州刺史劉岱站起身來,雙手抱拳,目光掃視眾人,神色鄭重,“袁紹袁本初,出身名門,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且袁將軍素有威望,在士林中備受尊崇。此次會盟討董,袁將軍也是積極響應,號召力非凡。我推舉袁將軍為盟主!”他聲音洪亮,話語中滿是誠懇,言罷,還特意看向袁紹,微微點頭示意。
此言一出,不少諸侯紛紛點頭稱是。冀州刺史韓馥率先附和,他輕輕拍了下桌子,說道:“劉刺史所言極是,袁氏一門顯赫,袁本初更是人中龍鳳,由他來統(tǒng)領(lǐng)我等,必能讓討董大業(yè)事半功倍,我韓馥第一個支持!”韓馥向來與袁紹有些交情,且深知袁紹在士大夫階層的影響力,此時表態(tài),既是真心認可,也有幾分想要攀附之意。
北海太守孔融輕撫胡須,微微頷首:“袁本初之名,如雷貫耳,其為人處世也多有可圈可點之處。由他擔任盟主,可使我等師出有名,號令得以統(tǒng)一,此事可行?!笨兹谝詫W識淵博、品德高尚著稱,他的這番話,無疑為袁紹增添了不少分量。
袁紹坐在一旁,神色平靜,眼中卻隱隱透著期待。他身著一襲黑色長袍,身姿挺拔,臉上帶著淡淡的微笑,舉手投足間盡顯世家子弟的風范。他深知盟主之位對自己的重要性,這不僅是榮譽,更是掌控天下局勢的關(guān)鍵。此刻,聽到眾人的推舉,他心中暗自得意,但多年的處世經(jīng)驗讓他懂得要保持謙遜。
然而,話音剛落,便有人提出異議。陳留太守張邈皺了皺眉頭,站起身來,雙手抱在胸前,說道:“諸位所言雖有道理,但袁術(shù)袁公路同樣出身袁氏,如今他據(jù)有南陽、汝南等地,兵強馬壯,糧草充足。且此次討董檄文,便是由袁公路率先發(fā)起,論實力與功績,袁公路做盟主也當之無愧!”張邈與袁術(shù)交情匪淺,且他覺得袁術(shù)的實力和在此次會盟中的貢獻不應被忽視。
此言一出,營帳內(nèi)頓時炸開了鍋。支持袁術(shù)的諸侯們紛紛出聲贊同。東郡太守喬瑁站起身,激動地說道:“張?zhí)卣f得對!沒有袁公路的檄文,我們怎能如此迅速地齊聚于此?他的功績不可磨滅,盟主之位,他應有一席之地!”喬瑁性格直爽,說話毫不避諱,此刻為了支持袁術(shù),語氣也變得強硬起來。
袁術(shù)坐在位置上,微微皺眉,臉上閃過一絲不悅。他身著華麗的錦袍,頭戴金冠,本就自恃出身和實力,本以為盟主之位非己莫屬,沒想到會遭遇如此激烈的競爭。他輕輕咳嗽一聲,提高音量說道:“我袁術(shù)自起兵以來,便一心為了討伐董卓,還天下一個太平。如今我麾下將士眾多,糧草無憂,足以支撐起這場戰(zhàn)事。我認為,盟主之位,我實至名歸!”他眼神中透著自信與驕傲,掃視著眾人,試圖從他們的眼中找到認同。
雙方各執(zhí)一詞,爭論不休。支持袁紹的諸侯強調(diào)出身和威望,認為袁紹能夠更好地凝聚人心,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討董聯(lián)盟;而支持袁術(shù)的諸侯則看重實力和發(fā)起之功,覺得袁術(shù)有足夠的能力帶領(lǐng)大家在戰(zhàn)場上取得勝利。
營帳內(nèi)的氣氛愈發(fā)緊張,雙方言辭激烈,互不相讓。有的諸侯甚至站起身來,揮舞著手臂,大聲爭辯,場面一度失控。袁紹依舊保持著鎮(zhèn)定,但心中也開始有些焦急,他沒想到自己的推舉會遭到如此強烈的反對。袁術(shù)則滿臉怒容,心中對那些支持袁紹的諸侯充滿了不滿。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之時,曹操站起身來,他雙手向下壓了壓,示意大家安靜。曹操身著一襲灰色長袍,眼神深邃而銳利,他清了清嗓子,說道:“諸位,莫要再爭了。今日我們齊聚于此,是為了討伐董卓,拯救漢室,而非爭權(quán)奪利。無論是袁紹還是袁術(shù),都是袁氏子弟,都有能力帶領(lǐng)我們。但此刻,團結(jié)才是最重要的,我們不應因盟主之位而傷了和氣,讓董卓有機可乘。”曹操的聲音沉穩(wěn)有力,他的這番話,如同一盆冷水,澆滅了眾人心中的怒火。
營帳內(nèi)漸漸安靜下來,眾人都陷入了沉思。袁術(shù)緩緩站起身來,他深吸一口氣,開口說道:“孟德所言極是。今日我等齊聚,是為了討伐董卓這個逆賊,而非爭權(quán)奪利。既然大家如此看重袁紹,我愿讓步,自愿為副盟主,協(xié)助袁紹共討董賊,還我大漢太平!”他的聲音雖然有些低沉,但卻透著堅定。
此言一出,營帳內(nèi)頓時安靜下來,眾人紛紛投來敬佩的目光。袁術(shù)的讓步,不僅化解了這場紛爭,也讓諸侯們看到了他的大局觀。
最終,袁紹被推選為盟主,接過象征指揮權(quán)的帥印,激昂陳詞后,歃血為盟的莊重時刻終于來臨。
營地中央,一座巍峨的祭臺高高矗立,臺基由巨石堆砌而成,每一塊都需數(shù)人合抱,歷經(jīng)數(shù)日才搭建完成。祭臺分三層,層層遞進,彰顯著天地人三界的莊嚴秩序。最上層平坦寬闊,可容納數(shù)十人同時站立。四周的欄桿上雕刻著古樸的龍紋和云紋,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神秘的光芒。
祭臺之上,一尊巨大的青銅鼎散發(fā)著威嚴的氣息。這尊鼎足有一人多高,鼎身刻滿了上古的符文,承載著歷史的厚重。鼎中燃燒著熊熊烈火,選用的是最上等的精炭,火勢兇猛,熱浪滾滾,仿佛要將這世間的邪惡都焚燒殆盡。青煙裊裊升騰,直沖云霄,向天地神靈傳達著諸侯們的赤誠之心和堅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