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以后有時間了,還是要在京城各處拆遷的地方看看
從之前的談話中,很容易聽出來,老王在拆遷區(qū),肯定是做“回收廢舊”物品生意的。
往后十多年,隨著房價上漲,拆遷區(qū)的增多,搞回收是一種比較自由、也比較賺錢的行業(yè)。
哪怕是小打小鬧的收購廢舊物品,也不會比一般上班族或者進(jìn)廠打工的人,掙的工資低。
在跟他們閑聊時,黃蓄把剛才他倆沒喝的那瓶洋酒拿著好好看了一下,是一瓶“威士忌”。
酒瓶的酒標(biāo),除了兩張大長方形的英文標(biāo),其中還有一個是個“小圓標(biāo)”,上面用漢字寫有說明。
比如說產(chǎn)地、酒精度,聯(lián)絡(luò)單位等信息。
產(chǎn)地是蘇格蘭,酒是43度的,沒寫保質(zhì)期。
不用晃動瓶子,就能看見瓶底一些“絮狀”沉淀物。
他拿了個一次性的酒杯也嘗了下。
辛辣中帶著焦糊的味道兒,也蘊涵一些木頭的味道兒,反正感覺怪怪的。
跟國產(chǎn)白酒相比,入口的感覺有很大的不同,具體怎么不同,只有嘗過后,才能體會深刻。
(酒肯定沒有變質(zhì),只是國人喝慣了白酒,不習(xí)慣洋酒的口感、味道兒而已。)
戴鴨舌帽的男人還提醒他,讓他一會兒要是買了酒,最好不要喝。
對于別人的善意提醒,他也說了感謝之類的話。
最后,黃蓄還問了老王,這邊有沒有收古玩的人過來買東西。
他說很少,基本上沒有,這個可能跟距離市區(qū)比較遠(yuǎn)有關(guān)系。
畢竟太遠(yuǎn),那些搞古玩的人通常不會去。
再說這年頭,收古玩的人也是有限的,不像幾年后,隨著鑒寶節(jié)目的播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搞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