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渡河
太武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卯時。
四千六百七十三名拱圣軍吏士開始渡洛水。
洛水這條古老的,滋潤著華夏最早的文明。實際上,拱圣軍將要踏上的伊洛兩河地就是華夏文明的核心,兩千年前的二里頭文明就扎根在這里。
只是可惜,千載光陰逝去,這些人再不能知道這片土地的偉大,他們只單純的將這里視為一片絕好的戰(zhàn)場。
這就是人,沒有歷史的記載,這些人生不過三十年的動物是永遠(yuǎn)也無法積攢出超脫的智慧的。
張南氣喘吁吁的踏在洛水南岸的一處灘涂上,眼神警惕的看著前方。
這個時候,因為薄霧的影響,洛水南岸的能見度并不高,在霧中時隱時現(xiàn)的林木怎么看都怎么像是敵軍。
這不能怪張南草木皆兵,而是因為他這邊登陸的地方是敵軍熟悉的,只要對面不傻,就一定會在這片地方阻擊他們,以壓制他們的渡河空間。
但可能真的是自己多疑了,半個時辰后,當(dāng)拱圣軍全軍渡過洛水,都沒有一點敵人出現(xiàn)。
于是,張南想了一下,還是按照預(yù)定的計劃趕往東陽亭。
那里是他和謝弼、郭默兩軍會師的地方,并在那里構(gòu)建前營陣地。
時間的流逝,將張南摧殘成了一個胖夫,但也磨煉了他的智慧。
在一眾老泰山將中,張南的能力是被低估的,這也和他不愿意出挑的性格有關(guān)。
但知道他的人都了解,這是一個靠機(jī)智、果斷和迅捷取得赫赫戰(zhàn)功的戰(zhàn)將,任何敢于小瞧他的敵人都必將后悔。
從渡口到東陽亭這一路,大軍一刻不停,但因為這里的道路實在泥濘走的非常艱難。
終于在卯日末的時候,張南已經(jīng)可以遙見薄霧內(nèi)的驛亭輪廓了,前頭有哨騎奔來,告訴張南他們在前頭抓住一個迷路的敵軍。
很快這名袁軍甲士被帶到了張南面前,經(jīng)過拷問得知此人是袁軍前護(hù)軍的一員,此前行軍的時候趁機(jī)做了逃兵。
但因為大霧的原因迷路了,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就竄到了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