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贊歌
車馬粼粼,精甲曜日,根車內,張沖正和荀攸核對這一次的出征序列。
從太原到上黨,要先行南下走至祁縣一帶,然后再向東穿過蔣谷大道、軒車嶺,就可進入上黨地區(qū)西北大門武鄉(xiāng)。
這一段路其實并不長,從太原西南下走上黨,也就是二百余里,其間每三十里又有一處驛站,道路非常發(fā)達。
實際上,當張沖的車架出太原門的時候,其先頭部隊早就已經抵達到了蔣谷大道外的谷口團柏谷。
本來,張沖是不想坐這種慢騰騰的軒車的,但為了方便和幕府吏士交流軍情,才不得以坐了這大車。
本來軍中也沒有這累贅物,這還是太原府庫里的,據說是丁原的車架,現在倒是便宜了張沖。
此時,在這巨大的軒車內,張沖踞坐、荀攸、董昭、蒙沮三人分坐左右,正和張沖匯報著各軍行軍情況。
這一次上洛,泰山軍實際上兵分三路。
主路就是張沖所提掉的五萬大軍,他們將沿著太原道南下,然后在團柏谷穿越太岳山進入上黨盆地。
而另外一路則是趙郡太守謝弼,將兵五千,沿著滏口陘進入上黨地區(qū),和張沖的主路軍一起左右夾擊上黨。
而第三軍大軍則是鄴城留守張旦,統(tǒng)兵兩萬,沿著太行山北麓南下河內,然后三軍于河內野亡合軍,兵軍入洛。
這一軍策是荀攸所獻,他講京都為天下之中,四通八達,東南西北皆可上洛,而我軍實際上已三面圍洛,無論是從北面、東面、西面皆上洛。
東面,有黑夫之河濟軍團,從濮陽沿著黃河一路西進,可直趨虎牢。但這條路上有盤踞在陳留一帶的張邈勢力,如果黑夫走這一條路,兩軍必戰(zhàn)。
而陳留張邈和豫州的袁紹為盟友,一旦陳留地區(qū)爆發(fā)戰(zhàn)事,袁紹必定參加。
而當前,泰山軍并沒有在中原進行決戰(zhàn)的準備,是以黑夫之河濟軍團可為牽制陳留敵軍的作用。
而且因為黑夫部已經牢牢占據大河渡口白馬渡,所以如有必要,鄴城方面會南下支援河濟。
但總體來說,泰山軍之河濟方面在此戰(zhàn)中主要采取牽制戰(zhàn)術,而不主動向西,不使戰(zhàn)事擴大發(fā)生不可測的結果。
黑夫之河濟軍團如此,泰山軍對洛陽西面的處理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