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天厭
距離太子河北岸的那場血戰(zhàn)已經(jīng)過去了兩日。
但現(xiàn)在太子河上的浮尸還飄在水面上,將整條河都染得赤紅。
又因為太子河從這里繞了一個大彎,然后自此向北,繼而向西穿過襄平北城。
所以在這個大轉(zhuǎn)彎的地方,從中游飄蕩下來的尸體直接阻塞了河道,密密麻麻。成片成片的烏雅嘎吱嘎吱的盤旋其上,享受著盛宴。
太子河南岸的營地,也是高句麗人從長白山河谷地前出的出口,壓抑籠罩著營地,連旗幟都低垂著。
如今這里的主人還是高句麗人,只是再不是淵大乙了。
淵大乙并其子和一眾高句麗將皆戰(zhàn)歿于北岸了,那一場血戰(zhàn)后,高句麗戰(zhàn)死六千精銳,投水者不計其數(shù),最后能向泰山軍投降的,只有少少的四千人不到,可見這一戰(zhàn)多么慘烈。
而這一戰(zhàn)最大的失策不是高句麗北岸軍沒建筑壁壘,也不是大角鹿因怒出擊,使得北岸全軍無首。
此戰(zhàn)最大的錯誤就是淵大乙東施效顰,鑿斷了那八座浮橋。其后果不僅僅是斷了北岸全軍的后路,造成最后被聚殲。更重要的是,他阻截了剛剛趕至此地的故國川王的大軍去支援過去。
是的,故國川王的大軍來的很快,要比計劃中更早一日抵達出山口。
但他們來得再快,還是晚了一步。
看著被鑿斷的浮橋,聽著對岸國人的凄厲慘號,時高句麗大王故國川王痛呼一聲,暈厥了。
就這樣,戰(zhàn)事再不能改。
出山城時的五萬大軍,還未抵達襄平就已經(jīng)折了兩萬。
昨日故國川王醒了,然后就召開了全體國族的軍議。
在軍議上,軍內(nèi)貴族分成了兩部。
其中隨軍的扶余神祭祀大呼天不矚我高句麗,這次大敗就是對我們的警示,我們應(yīng)該即刻拔營撤回山城。
用這個祭祀的話說,此百年不是我們高句麗人的時代,我們的時代將在下一個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