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元龍
七月十四日,東平陵南,徐州軍大營。
一位英氣勃發(fā)的軍吏正氣勢洶洶的往營內(nèi)的中軍大帳走去,在那里,王朗等徐州文武正在縱酒高歌。
這位軍吏非是別人,正是徐州之俊杰,漢家之英雄,胸有湖海之氣的陳登陳元龍。
此時,他年有二十三,正是雄氣壯節(jié)的時候,其人也是這一次力主北上青州抗擊泰山軍的有力人物。
之所以如此,正是因為國仇家恨俱在。
當(dāng)年張沖從奉高北上征伐濟北國,時任濟北國相的就是陳登的父親陳珪。
陳珪最后死在任上,還為京都的劉宏獻過一次《平賊策》,但顯然朝庭不能用之,使泰山軍得以龍入大海,再不能制。
陳珪的死,對于劉宏可能就是一個忠貞任事的臣子舍身盡節(jié)了。但對于陳登,對于淮浦陳氏來說,都是頂梁柱的倒塌。
淮浦陳氏本只是徐州的二千石之家,但其祖陳球在光和年間做了太尉,使得其家終于邁上了公族之家的門階。
但可惜好景不長,陳球因為涉嫌了當(dāng)年陽球等人的誅宦行動而被下獄死。之后陳氏的家族進程就因此被打斷。
不過當(dāng)時陳氏還有陳球的兒子陳瑀、陳琮兩兄弟,還有侄子陳珪三人為支柱。所以陳氏一時還能維持局面。
原先三兄弟的分工是這樣的,陳瑀養(yǎng)望、陳琮守家,陳珪為官。而這當(dāng)中作為官面的陳珪就是陳氏的門面。
但之后陳珪死難,陳氏的衰敗就不可避免了。
其他的公族之家都是門客故吏綿延,所以即便長輩倒了,后輩依然能振興宗族。但陳球當(dāng)年做太尉的時間太短了,根本沒能給家族子孫留下多少政治人脈。
所以,樹倒猢猻散散,人走茶涼就是必然。
而陳氏也知道花無百日紅的道理,所以將京都的族人都撤回了家鄉(xiāng)淮浦,收縮自己的勢力。
而這一收縮反正好讓陳氏避開了后面京都的禍亂,也是福禍相依了。
陳氏撤回淮浦后,依然是此地最強的宗族,把持著當(dāng)?shù)氐姆椒矫婷妗?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