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對弈
此關(guān)如何重要呢?
一句話,它是大同盆地到河北平原的唯一通道。
說來,常山關(guān)的前身,也就是鴻上關(guān),實際上不是漢人建的,反而是白戎的中山國人建立的,建立之初就是防御趙人的。
春秋戰(zhàn)國的大發(fā)展基本奠定了華夏的基本格局,這個格局既包括文明上的,也是地緣上的。如今漢室的大部分版圖都是在那個時期完成開拓的。
其中河北就是如此,在戰(zhàn)國時期,盤踞在河北的大概是四個勢力。分別是北面的燕國,冀州中北部,也就是如今常山國、中山國一帶的中山國,還有就是以邯鄲、襄國為左右的趙國,以及如今魏郡一帶的魏國。
所以張沖面臨的格局就很像當年戰(zhàn)國初期的局勢。他這一方是原先的趙國、魏國。真定、九門一帶的漢軍就是當年的中山國、然后盧植就是燕國。
而且不僅地緣格局類似,就是張沖現(xiàn)在面臨的困境也和當年趙國遇到的一模一樣。
當年趙國和中山國可謂是死敵。兩國在滹沱河南部糾纏了近百年,最后中山國終于退到了滹沱河以北,以河北境內(nèi)這條有小黃河之稱的大河為天險,阻擋趙國的兵鋒。
而這一阻擋就真的讓趙國死活都無法突破這條防線。
而現(xiàn)在張沖也是,他現(xiàn)在攻打真定不下,后面也要面臨依舊在九門主持滹沱河以北的馮巡,到時候張沖也要面臨這條河防。
而當年趙國人最后又是怎么拿下中山的呢?
實際上,趙國人始終都沒能突破滹沱水河防,他們是直接繞過太行山,直接從中山國的北方側(cè)襲,才拿下的中山。
當時趙國在三家分晉的時候,大致分得了晉陽盆地、忻定盆地,以及邯鄲和襄國的土地。這幾塊地方呢,就是左邊是呂梁山,中間是太行山,可以說趙國要想發(fā)展只能從南北方向拓墾。
而在當時,它的南部是臨汾盆地和運城盆地,屬于實力更強的魏國,并不適合作為主要拓墾方向。
最后,北方的大同盆地就成了趙國唯一的選擇。
但大同盆地和山西的其余盆地完全不同,甚至在歷史上也頗為特殊,它實際上是屬于胡漢勢力的分界地區(qū)。日后北魏就是在此地兼蓄胡漢之長,才有了統(tǒng)一北方的氣魄和實力。
而在這個時候,大同盆地也已經(jīng)是遍布著胡人。從北方草原源源不斷南下著過冬的游牧民族,一波波地遷移到了大同盆地這里,甚至還在這里建立了一個國家,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