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劉茜
真定城初戰(zhàn),田楷一方即小勝。但這依然沒有能夠緩解真定附近土豪們的恐懼。
隨著戰(zhàn)事頻急,這些土豪開始拖家?guī)Э跍蕚渖孢^滹沱河,到常山郡北一帶逃難。
滹沱河是常山國內最重要的河流,也是幽冀之地上最長最寬的一道。其自西向東,一路穿過常山、中山、河間、渤海四郡,灌溉了沿岸無數(shù)豐腴田地。
在以前,常山國這些北地人是不將自己視為邊人的,他們認為只有滹沱河以北的地區(qū)才是邊陲,那里地曠人稀,時刻會受到胡人的襲擊。而相反,在滹沱河以南,是地地道道的內地,是真正的富庶之所。
所以滹沱河就成了常山國人心里的中外分界線,以北是外,以南是內。生活在滹沱河以南的自然就人上人些。
但現(xiàn)在世道變了,如今的滹沱河以南的人上人也要逃難到過去視為邊地的北方,怎能不讓人唏噓呢。
在過去,冀州作為北地錢糧大州,是要負擔北面幽州北疆防務開支的八成的。所以為了轉運方便,冀州在滹沱河上建立了一系列渡口和浮橋。
而規(guī)模最大的一個就是位于真定與九門之間,這里道路更密,商旅更多,自然渡口的規(guī)模也越大。
本來,這座浮橋是由二十艘巨舟連鎖而成,每船皆用十具石錨固定,船寬一丈六尺,間隔約一丈遠,中間鋪上木板,木板上覆蓋干草。平日,曳車牽馬而過,如履平地。
平日里,這浮橋每隔五艘就設一巡亭,提鈴巡夜,防衛(wèi)嚴密。
但這一切都成了過往。
隨著南面泰山賊開始北伐,常山南部諸縣的士紳們紛紛裹著家當,趕著牛馬,順著黑壓壓的人流在這里渡河北上。
一時間,男男女女凄厲哭喊,低聲哀求。稚童啼哭,河吏怒斥,一副末世景象。
雖然混亂,但這時候的浮橋還算暢通,多少豪紳吏士們到底還是擠過了浮橋,來到了北岸暫時獲得了安全。
畢竟,有滹沱河為阻,南岸就是交戰(zhàn)區(qū),北岸就是大后方。
但這個大后方卻不是那么好過的。
隨著真定令孫瑾發(fā)文給九門的國相,嚴令南岸一人不準過河后,形勢越發(fā)緊張了。
常山國相馮巡發(fā)布了一條嚴格的河禁令,內容就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