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平策
這封檄書是東面招討楊彪送來的。
此前楊彪剛剛在關外大敗,關西朝庭還沒商量好如何處置楊彪,這人自己就送來了一封策書。
此書沒有交代為何會有一敗,反而開始大談關東軍如何如何。
其中楊彪說,關東與我關西,有三長。那就是我貧彼富,我弱彼強,我狹彼廣。
關西的公卿們很惱怒,他們不知道這些嗎?要你楊彪的小兒輩說?
不是看在你父的面子上,你楊彪經(jīng)此大敗就已經(jīng)被褫奪了,還在這里高談闊論?
但緊接著,楊彪就在檄書上說,我關西無他,只有三樣。
那就是天時、地利、人和。
這就讓包括劉宏在內(nèi)的關西公卿們疑惑了,劉宏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還有這三樣。
然后就聽楊彪繼續(xù)講道:
“在天時,我為正,彼為逆,我為父,彼為子。臣篡君,為不忠。子亂父,是為不孝!此,不忠不孝之徒,天厭之?!?br/>
然后就是地利。
楊彪說,現(xiàn)在關西軍有崤函為阻,河東在側,東西險要中,龍門、蒲津、風陵、陜津等渡口,還控制住了關中最重要的門戶,天險函谷關。
可以說,在關中的傳統(tǒng)防御上,關西朝庭這一方是完備的。而且因為河東的傾向,并州一系列的郡守都是倒向關西的,所以理論上,關西這面還能通過河陽轉而南下攻擊洛陽。
在關西占據(jù)如此形勝之地的時候,即便關東軍在關外偶有小勝,但卻不會從根本上改變東西對峙的格局。
此為楊彪所言的,關西以地利勝。
但這些都不是關隴公卿們所激動的,因為他們也知道這些情況。但地利是死的,函谷關也是死的。當年高祖先入關中,不也是企圖以函谷關為憑阻擋項羽的西征軍嗎?
但結果呢?不還是有鴻門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