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選擇
盆火溫暖著凈室只似如春,但劉備卻如墜寒窖。
只因張溫直白的告訴他,他要帶著一隊人去京都,將一封檄書送給國家。
這就奇怪了,這是好事啊,為何劉備會心寒呢?
明明去京都不是很好嗎?既能面圣,也能暫時脫離河北戰(zhàn)場這個漩渦。當然,劉備自然也很高興。
但這鎮(zhèn)東將軍不僅說的這些,還說了一事,那就是最近的叛逃名單已經出來了。
這叛逃名單到底是什么呢?
原來,早先漢庭和黃巾軍交戰(zhàn)的時候,不說戰(zhàn)無不勝那么夸張吧,但肯定是沒什么軍吏叛逃或者投降對面的。
可能底層士卒如浮萍,哪給活命給誰賣命,也就投了。但軍吏們都是有一定的社會基礎的,他們知道黃巾軍不過是一時霜雪,大日一出,早晚融化。所以,往往為了家族計,縱是被俘,也能舍生取義。
但漢軍自和泰山軍交戰(zhàn)后就變了,就沒打過一次勝仗。初時,軍吏們還能依照慣性就義,但戰(zhàn)場態(tài)勢越來越清晰后,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泰山軍的不凡,心里的想法就多了。
于是,越來越多的軍吏被俘后,選擇投降了泰山軍。本來,漢室還是有自信的,縱是些許不識時務的投賊,也無關大局。
但隨后,泰山軍在滎陽之戰(zhàn)只靠自己就攻滅了漢軍一路主力。劉宏的底氣就一下被抽空了。他已經不能向中下層軍吏許諾利益來讓他們保持臣格,那就只能用屠刀殺到這些軍吏不敢投。
于是,叛逃名單應時而出。
那這名單是怎么來的呢?很簡單,就是戰(zhàn)后軍吏按冊點名,除了準確報了犧牲的,凡是沒在的,皆按叛逃論。
那這不是很離譜嗎?沒準很多就是戰(zhàn)場失蹤,或者明明為國盡忠了,只因尸體被找回,就被當叛逃了?
沒錯,就是這么離譜,誰讓漢軍也沒辦法篩選呢。不過,漢庭也不是不講情理的,也考慮到確實有很多的確是戰(zhàn)場走散的,所以就給了一個十抽一的標準來定最終名單。
所謂十抽一,就是從所有漏掉的名單中抽出一人作為叛徒者。一旦被定為叛逃,那其子女家人統統發(fā)為奴,為前線轉輸糧秣。
不過說是隨機抽,但誰還不知道什么情況嘛?被抽出來的往往都是那些沒家世背景的。就比如之前溫縣司馬朗也是失蹤了,但其家族就好好的什么事也沒。
劉備心寒就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