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虎視
光和六年,十一月七日,同樣是這場冬雪融化的第二日。
邯鄲的盧植大軍也按期南下了。
先頭部隊是河東太守董卓的四千河東兵。他們在行軍兩個時辰后,前頭騎哨就遇到了泰山軍的飛軍。
自滎陽大戰(zhàn)中,飛軍因為阻擊幽州突騎,損失慘重。
戰(zhàn)后,雖然張沖給蒙沮編補了一批漢兵精銳和軍中武勇,但偵查哨探和武藝是不同的,這些都是訓練的。
所以,戰(zhàn)后蒙沮花了很大心力在培訓新的突騎,但便是如此,飛軍的偵查哨探遮攔能力也沒能恢復到戰(zhàn)前。
蒙沮也因此知道飛軍訓練不易,所以這次和董卓的前哨騎軍短暫接觸后,就脫離了戰(zhàn)斗,返回了梁期城。
梁期城距離鄴城五十里,是泰山軍最新打造的北部防御重鎮(zhèn)。相較于滏水上的滏津小城,梁期城更堅,也離邯鄲更近,更能打造較深的防御縱深。
但梁期城也有缺點,就是它四周沒有河流,所以鄴城方面的泰山軍對梁期城的供應是比較艱難的,也因此,梁期城的守軍并不多,攏共千人。
梁期城的守將是韋賢。其人是泰山軍在打下濮陽東面的燕縣的時候,和兄弟韋昌,帶著暴動的六百鄉(xiāng)民奔濮陽投奔了泰山軍。
之后韋氏兄弟就被選入了橫撞隊,之后隨軍學堂,外放屯將、再后面又是高級軍吏培養(yǎng)學堂,再之后又外放做了曲將,可謂進步迅速。
這實際上也反映了泰山軍吏升遷的一個風氣,那就是講究根正苗紅。你越是出自勞苦,越是有暴動經(jīng)驗,甚至還有領導才能的,就會被泰山軍大力培養(yǎng)。
自滎陽戰(zhàn)后,泰山軍已經(jīng)逐漸在戰(zhàn)略發(fā)展上走一條自主發(fā)展的路線。也就是說,泰山軍在重力培養(yǎng)屬于自己價值觀的基本盤。
而韋氏兄弟就是屬于這樣的基本盤。后面兩人一個帶著兩百戰(zhàn)兵,并八百護田并戍守梁期。一個作為作訓吏,留任隨軍學堂,各自都有美好的未來。
在蒙沮帶著二百飛軍返回梁期城后不久。
北面的董卓部逶迤而來,隨后直接就在梁期城下排成一個品字大陣。
城頭上的韋賢和蒙沮在城頭往下看,就在這融化的大地上,只見董卓部各色軍旗紛舞,豎著“胡”、“楊”、“?!薄ⅰ岸?、“劉”、“華”、“李”、“郭”、“樊”、“張”、“王”。
軍威赫赫,戰(zhàn)將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