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龍卵
既然合擊不可免,那張溫只能在他的能力范圍使這場急促的戰(zhàn)役努力使之向好。
于是,在光和六年,十一月七日,也就是這場冬雪融化的第二日。
朝歌河南漢軍軍府鼓聲大作,令兵持羽檄飛傳淇水南岸大營。
原在軍府開會的各路主將也在各自扈兵的簇擁下回到了大營,主持接下來的戰(zhàn)事。
這場大雪的出現,漢軍得到了短暫的休整,但整體的士氣卻并沒有上升。
原因有不少,有久戰(zhàn)墮氣,有面對強大敵人心生恐懼。但更多的實際上是對未來的迷茫。
目前大營內,作為主力的漢兵是當時隨皇甫嵩出關的南北軍,他們戰(zhàn)力強,心氣高,對漢室也最忠誠,但說實在的最迷茫的也是他們。
你就說吧,從四月出關征伐,他們順利過嗎?剿滅的賊是不少,但卻越剿越多。
他們當中也有讀過經,有家傳的,心里都知道什么情況才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那是秦朝末年和莽新末年亂世中揭竿而起,所有人都活不下去的末世。
當覺悟到這一點后,這些守護漢室最后的武力內心豈能不有波動?豈能不心有戚戚焉?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做那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的孤忠,隨漢室一起陪葬的。
他們也是有家族的人,家族也都指著他們選擇奔出路呢,任性不得啊。
所以漢軍大營的氛圍頗為詭譎。
一方面類曹操、孫堅、趙融、淳于瓊、鄭泰、鮑鴻、皇甫酈、馮芳、張超等九校尉求戰(zhàn)心切。
但另一方面,中下層軍吏和底層士卒卻意氣消沉。
九校尉自然也對士氣消沉有察覺,按道理這時候應該是主帥親臨激勵士氣。
但可惜,咱們的主帥張溫這會還駐節(jié)在朝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