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水火
張沖解釋道:
“度滿那邊的書信并不是直接送到我這的。因為我們轉戰(zhàn)太多,他們總落在我們后面。之后我們打下濮陽,在河濟地區(qū)建立穩(wěn)定的根據地后,兩邊才正式通了。后來咱們不都南下了嘛,就這些情報還是阿旦從封丘帶來的?!?br/>
坐在關羽邊上的張旦,聞此言,連連點頭。
沒辦法,這就是此世的通訊情況。在后世一個電話的事,在這里就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承平時期,各地方聯系也是借助驛站系統(tǒng),不過也只有官面能用,民間就只能靠專人跑腿或者行旅順帶。第一種專人太費,第二種不確定性又強,經常有在半道就丟失信件的事情發(fā)生??偠灾惖芈撓挡蝗菀?。
這不是多大的關節(jié),關羽說完后,張沖看向了張旦,聽聽他的看法。
張旦摸了一下嘴邊的胡子,想了想,也照實說:
“右校尉部的情況和左部有相同,但又情況不同。相同的是,軍中也有墮氣,但沒左校尉部嚴重,得益于在封丘地區(qū)的修整,各部士氣都不錯。但我部的成分又和左校尉不同,左校尉大部分吏士都是老泰山人,將士們也普遍是打老了仗的。但我部因為之前分拆過,大量的兵員是來自河濟地區(qū)的。這些人在打了兩仗后,見識了戰(zhàn)場的血腥,都出現了一定的退縮。比如傷病好了后不愿歸軍的,還有找法子想回河濟地區(qū)做分田吏的,就是貪后面安全。除了那批漕運的纖夫,吃苦耐勞,河濟地區(qū)的兵普遍要比泰山地區(qū)差一些。”
見張沖沒有問,所以張旦自己做了總結:
“渠帥,就目前這情況,實不益再興兵戈。那些河濟兵在滎陽這個家門口都厭戰(zhàn),更遑論將他們帶去河北再與漢軍大戰(zhàn)了?!?br/>
張沖沒有說什么,反而是欣慰軍中的高級軍吏們普遍能真實表達想法,能說真話,沒有漢軍那種報喜不報憂、文過飾非的那一套。
有問題不怕,就怕眼里看不到問題。
關羽和張旦雖然沒有說,但張沖已經知道他們的看法了。
就目前形勢,他們的看法是不建議在流動作戰(zhàn),在外線作戰(zhàn)日久,軍中補給和人員補充上非常難。應該返回河濟修整,將分田拉護田兵這套體系再擴大。
這些都是切肯之言,但張沖還在猶豫。
他在猶豫什么?
因為說實在的張沖自己也有點迷茫了。
他有點看不懂現在的局勢變化了。前幾日丁盛送來的那些封黃琬的書信,讓他認識到那邊仍舊有漢軍三萬,他不知道里面有多少豪勢部曲,但這兵力依舊比泰山軍要強。然后軍中還有漢軍的內應,張沖為了不打草驚蛇,也不想弄的人心惶惶,所以就沒公開,但這依舊是個刺,隨時可能就扎到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