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北上
光和六年五月二十日,冀州,魏郡鄴縣,漳水之北。
本是夏意芳草最盛時,但卻花落人亡兩不知。此刻的漳水成了河北太平道所有人的傷心地。
鄴縣城北的漳水本是很清澈的,因為發(fā)源自太行山脈的上黨地區(qū)的漳水自西向東流淌時,流過的地區(qū)多是太行山的石灰?guī)r和石英巖地區(qū),這地區(qū)泥沙較少,漳水就較清,所以也有人將這條漳水叫清漳水。
但現(xiàn)在這條鄴縣北段的清障水卻血污漫河,無數(shù)太平道徒麻木地打撈著同道的尸體,無人愿意回憶這幾天的血色。
這些天,太平道在這鄴城下流盡了血,但卻一無所獲,而今天,那座黃金粉飾的,在天地間散發(fā)無上神圣的中軍大帳終于傳來軍報:
“全軍放棄攻城,回軍邯鄲?!?br/>
終于要撤了,這是太平道中最敢戰(zhàn)的黃巾力士都情不自禁的感嘆。
這座建在北瀕漳河高地上的鄴城,東西七里,南北五里,城墻是土夯筑而成。太平道從四月攻打到五月中旬,在城下已經(jīng)丟下了數(shù)千具尸體。
但就在他們蟻附攻城,已經(jīng)站在了鄴城墻壁上時,命運又和他們開了玩笑。一伙南下的騎兵突然襲擊了中軍大帳,焦急失措的中軍竟然鳴金讓各部回援。
就這樣已經(jīng)攻上城頭的太平道徒被趕下了城墻,之后他們再也沒能再站上鄴縣的城壁上。他們有些人是因為北撤,而有些人則是死在了隨后渡漳水的路上。
中軍有警,原先渡河的九部黃巾軍自然要回軍救援。但因為張角原先并沒有指定誰作為前敵統(tǒng)帥,所以渡河時,各部皆北顧而無人在南岸阻擊漢兵。
這些日一直戰(zhàn)斗吃住在城頭上的魏郡太守張則敏銳的抓住了太平道渡河混亂的戰(zhàn)機,這一次他親自領(lǐng)麾下二部夷兵出城,直接突襲正在過河的九部太平道。
最后,太平道一場慘敗發(fā)生于漳水上,九部兵死傷慘重,而漳水也為之斷流。但好在各部頭領(lǐng)都順利撤了回去。
隨后幾日,兩方再未大戰(zhàn)。太平道是愁云慘淡,而魏縣的張則卻是積蓄力量等著援兵到來。
確實,先頭的幽州突騎都來了,援兵還遠嗎?
漢兵能想到,太平道也不傻,自然也料到了這點,而這一天在那座金箔裝飾的中軍大帳里,各方渠帥正就和三為大將軍討論這件事:
“北面哨探已經(jīng)來報,我們北面的趙國相向栩已經(jīng)從襄國南下,看樣子是要再回邯鄲?!?br/>
說這話的是白雀,其人負責太平道的四方哨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