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智慧
那幕僚還要再說,一旁的“鳳雛”怎能讓這“臥龍”專美,上前插話:
“主公,此事易耳。
首先是濟北王的貢物案,李乾在表里說貢物分物不少,就是死了些衛(wèi)士和榜夫。
想那濟北王根本就不在乎這些,只要貢物能順利進京,死些個人算得了什么?
所以,等我們清點好濟北王貢物后,自可用船再發(fā)往京都,這對濟北王來說沒區(qū)別。
他不舉,我們不糾,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事就自然當沒發(fā)生。
另一個是青州漕船案,這個要緊。
漕粟丟失,罪在漕吏及轉送役夫?,F(xiàn)在這些人都死了,但其家人還在。
主公可上表,查其家產,家人沖抵為奴。
然后是水寇為亂,這巨野澤處兗州四郡之間,又豈是我濟陰獨有。
主公可上表,言東郡、東平國、山陽郡長官失察之罪,反正這事不是我們濟陰一郡的事。
當然,我們不是去得罪三郡,去犯眾怒。這是要以進為退,好叫法不責眾?!?br/>
好個積年老吏,三兩句,這滔天大案就被推了個二五六。
張寵看著這人,滿臉欣賞。
“行,那就這么辦,所謂一事不煩二主,卿有此計,正得用卿之大筆,寫一篇壯麗公文,務必要有理有據(jù)?!?br/>
那老吏,大喜,鞠了一躬,就領下這份差事。
見張寵還在深思,又有幕僚貼心的上來解煩了。
“主公,眉頭深鎖,是還在想李進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