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百聞碑下石苔花
“我今日是文會,卻非詩會。
乃是要叫眾位高才為老夫解開這古硯中的謎題,守愚兄,你若是有興致,大可以即興誦詩,諸位亦是如此。
或許,對此古硯吟詩幾首,這古硯的謎題就能解開,也未可知呢?”
話說完,他身后一名侍從遞來一個木質(zhì)托盤。
漱石先生將古硯放到托盤上,送入流觴曲水中。
這是要叫眾人輪流觀看古硯,解此謎題呢。
說起來,棲鶴山上的文會歷來形式多樣。
聽濤亭在半山腰,蓋因棲鶴山其實高聳入云,登頂極難。
文會便設(shè)在半山腰的聽濤亭邊,這也是為了方便普通百姓上山。
過了聽濤亭與半山腰這一片闊大的草地,另一邊山路邊還支起了一長排的棚子,棚子里放了不少米糧等物,也有彩頭紅封。
家貧的百姓上得山來,可以自去棚子那邊尋布施。
若有自信之人,也可以到聽濤亭邊來就坐。
但實際上真正來到聽濤亭邊的,不是讀書人就是當(dāng)?shù)睾缽姼粦糇拥?。普通百姓多半在棚子那邊旁觀,湊個熱鬧。
有些時候你膽子再大,見了某些場景,不自覺地心就怯了。
人的心中往往會不自覺將整個世界都劃分出三六九等,以此評判他人,也評判自己。
聽濤亭邊就坐的,除了有漱石先生這個主辦人。
其他諸如年輕一代的云江俊彥,崔云麒、張明遠、寧雨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