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三章在防備什么
朱標眼中露出堅定之色,鄭重點頭:“明白了。若有監(jiān)察司暗查,官員自然不敢敷衍。”
此時,一名隨從快步而來,稟報道:“殿下,王爺,縣中百姓得知今日會商結果,紛紛聚于縣衙外,想要表達謝意。”
朱瀚與朱標對視一眼,微微一笑。朱標率先走到縣衙門口,見百姓們跪滿一地,連忙抬手道:“諸位父老,請起!朝廷之策,皆為百姓所設,你們不必如此。”
一名年邁的老者顫顫巍巍地站起,眼中含淚,聲音顫抖:“殿下,王爺,老漢活了大半輩子,從未見過朝廷如此體恤百姓,今日之事,足可告慰先人!”
朱標上前扶起老者,溫聲道:“朝廷治國,百姓乃根基。若不體恤民情,豈能長治久安?你們放心,此策必定持之以恒,若有不公之事,盡可來報,本宮與王爺定會為你們做主!”
百姓們聞言,紛紛感激涕零,齊聲高呼:“太子仁德,王爺英明!大明萬歲!”
夕陽余輝映照在街道上,朱瀚與朱標站在縣衙門前,望著百姓逐漸散去,心中皆感慨萬千。
朱瀚輕輕嘆息,目光悠遠:“標兒,百姓的信任,是最珍貴的。你可愿為此,不懼艱難?”
朱標緩緩握拳,目光堅定:“皇叔,愿傾盡此生,護我大明江山穩(wěn)固,百姓安居樂業(yè)?!?br/>
朱瀚聽罷,欣慰地點頭,笑道:“好,有此決心,朝廷未來,必有你一席之地?!?br/>
他緩緩轉身,看著朱標,微笑道:“標兒,今日之事雖已落定,但你可知,真正的挑戰(zhàn)才剛剛開始?!?br/>
朱標神色沉靜,略微思索后說道:“皇叔,明白,丈田之事僅是治國理政的冰山一角。若要讓百姓真正安居樂業(yè),單憑一時之政,遠不足夠?!?br/>
朱瀚微微頷首,語氣中透著幾分考量:“不錯,百姓的信任不可一蹴而就。今夜回去,擬一份奏折,將昌平丈田之事詳報父皇,尤其要提及丈田之外的賦稅、倉儲、耕作效率等問題。治理天下,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br/>
朱標鄭重點頭,隨即目光微轉,輕聲問道:“皇叔,那接下來,我們是否應當親往其他試點之地?昌平地勢平坦,民風淳樸,若能在地勢復雜的地區(qū)推行,方可窺全局?!?br/>
朱瀚笑了笑,拍拍他的肩膀:“你倒是心急了,凡事不可操之過急。昌平墾田雖見成效,但各地情況不同,先要穩(wěn)扎穩(wěn)打,再圖擴展。你可知,我為何選昌平為首?”
朱標略一思忖,眉頭微蹙:“昌平地近京師,易于控制,也便于父皇隨時調度。但皇叔的意思,想必不僅于此?!?br/>
朱瀚微微一笑,眸光深邃:“不錯,昌平乃京畿門戶,亦是天下賦稅的縮影。若能在此推行成功,不僅可安民心,亦能為朝廷樹立信心。下一步,該是順天、南直隸這些重要糧倉之地?!?br/>
朱標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皇叔所慮周全。只是,這些地界士紳云集,若他們不愿配合,怕是難以順利推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