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大唐日報問世,整個長安城沸騰了
貞觀八年,三月二十五日。
宜開工,諸事皆宜。
這一天早晨,長安城大街小巷,突然出現(xiàn)了一群七八歲的孩童。
他們背著箱籠,手中揮舞著,大唐第一份報紙—《大唐日報》。
“賣報,賣報,大唐第一份報紙新鮮出爐?!?br/>
“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一文錢你買不了吃虧,一文錢你買不了上當……”
“一文錢不算事,傷不了腰,耽不了事,置不了房產(chǎn),買不了地?!?br/>
“大唐日報,一文錢,拿回家,便知天下事……”
“大唐日報,使用上好的紙張印刷而成……”
街上的百姓和商人們,聽著孩童喊聲,全部望向了孩童。
他們看著孩童手中的所謂報紙,心中十分疑惑。
不知道又是哪個玩意,搞出來糊弄人的!
但等他們看清楚,孩童手中揮舞的竟然是紙張。
湊近一看,還并非大家目前所使用的麻紙,而是有些泛黃的紙,并且這種紙比麻紙更加光滑細膩。
有幾個看起來識字的人,便咬牙掏出一文錢,準備上個當看看。
“小娃娃,給老夫來一份!”
“給我也來一份……”
大家好奇地上前,一陣功夫,小孩背著的五十張報紙就被搶空了。
這些人拿著報紙,都瞪大了眼睛。
“天殺的,這是誰家的敗家子,竟然將這么好的紙賣一文錢?”
“竟然還不是手寫的,是印刷的……”
“嘶,這一張報紙的造價,絕對超過十文錢了。”
“嘿嘿嘿,今日撿到寶了,拿回家貼到墻上,讓娃識字!”
紙的發(fā)明,最早可追溯道西漢,但西漢的古紙并不是紙,到了東漢,蔡倫發(fā)明了造紙術,造出了蔡侯紙。
這大大提高了書寫的速度和質(zhì)量,蔡候紙成為人們?nèi)粘鴮懖牧?,這也加速了中華文明的進程。
但幾百年來,這種蔡侯紙并沒有多大的改進,依舊不能滿足社會需求,讀書寫字只能是上層人的權利。
到了隋唐,社會經(jīng)濟進一步大發(fā)展,人們對于紙的需求量更大。
物以稀為貴,所以紙的價格依舊很高,被那些世家和高層士族壟斷,尤其是五姓七望這些大家族。
科舉考試,對于平民來說,依舊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在唐初,一張麻紙需要一文錢,別說這種泛著黃色,還質(zhì)地柔軟,色澤光亮的紙了。
就是那種粗糙的麻紙,一文錢才一張。
后來,到了唐朝天寶年間,大唐已經(jīng)屹立世界之巔,因社會需求,這才出現(xiàn)了宣紙以及更多品種的紙。
那時,一張宣紙需要三文錢,普通百姓在長安城做苦工一天,也就三文錢。
干一天活,買一張紙,這書是窮人能讀的?
所以,他們看著比麻紙好很多的紙張,上面還密密麻麻地印滿了字,才一文錢,讓他們感覺撿到了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