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教育科舉體系的腐敗問題
小冰河的事暫時壓在心上,進了文淵閣之后的陸遠立刻就將精力轉(zhuǎn)移到這次的教材編修上。
此刻的文淵閣已經(jīng)坐滿了上百號人,加上通政使司派來負責記錄的官員,烏泱泱的一片。
陸遠一現(xiàn)身,這些人無不起身作揖。
“見過陸明公。”
這里對陸遠的尊稱又改作了明公,這個稱謂是對有名望者的尊稱,不同于明臺、門下這種帶有主從性質(zhì)。
“各位賢達、先生快請坐吧。”
陸遠簡單看了一圈,發(fā)現(xiàn)主位給自己預(yù)留著,但他并沒有去坐,而是很自然的添了把椅子,坐到了人群中。
“今天陸某在這里也是和各位一樣,是先賢子孫,是一名學生,不是官,所以各位可以盡情的暢所欲言,咱們今天的主旨很清楚,就是為了討論新教材的編修方向,其他的不予計較?!?br/>
陸遠簡單的定下會議基調(diào),隨后繼續(xù)言道。
“在討論新教材的編修之前,陸某想先問在坐各位一個問題,我大明朝開國至今的教育,有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br/>
“明公,何謂統(tǒng)一標準?”
“即一個稚子孩童從學術(shù)開蒙到科舉入仕這一過程,各地學生學到的知識是否相同?”
眾人議論聲起。
“這當然是不相同的?!?br/>
“孩童入學或自行在家苦讀,開蒙的書籍、為其開蒙的教師并非一人一書,自會不會相同。”
聽著議論聲,陸遠頷首。
“各位說的沒錯,我大明朝的教育或者歷朝歷代的教育體系,從來都沒有一個規(guī)范的普及的標準,以開蒙為例,窮苦的孩子只能自己閉門讀書,他沒有老師,他對書籍內(nèi)容的認知完全取決于書上的注疏,或者沒有注疏的全靠自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