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樂章 森林的動物告訴我(9):她們(二合一)
「不要去那個地方。」(876年3月20日)
「數(shù)月沒收到回信,聽差打探居所無人,祈禱“芳卉詩人”不會收回祂的觸碰。近日行動能力稍有恢復(fù),院落小幅散步,尚可支撐,易感疲憊。」(876年4月10日)
「回來了。█████可能吧???」(這一張范寧不能確定是誰給誰,因為絕大部分內(nèi)容都被涂黑,署名也被劃成了墨水團,應(yīng)該是4月12日)
「聽聞您計劃于三日后回國,盼臨行前造訪一敘?!梗?76年4月18日)
「那祝順利。」(876年4月21日)賄
「回到故鄉(xiāng)病恙是否緩解?......數(shù)月反思后認為,作曲家不該將創(chuàng)作之虞歸因于外部環(huán)境,至少趕在心疾爆發(fā)前,我會確保最后幾首小曲順利降生,大型奏鳴曲的創(chuàng)作計劃實在無能為力,不如順其自然。」(876年9月10日)
「從某種意義上說,純粹的演奏家是更幸福的,他們面對杰出作品只需享受陶醉其中的演繹,而無須為靈感運轉(zhuǎn)的阻滯黯然神傷?!梗?77年4月10日)
「花海的景色給人既甘美又悲涼的印象,這跟我的命運太相似了?!梗?77年7月30日)
「人總是徘徘徊徊的,多累??赡苓@就是死亡?」(877年12月15日)
總得來說后面的篇幅都很短。
維埃恩似乎一直在考慮聽從某個人的“備忘提醒”,去往一個危險的地方緩解自己進一步惡化的狀態(tài),托恩則一直勸其不要去,認為他的“那位朋友”帶有惡意,會把情況變得更糟。
站在事后結(jié)果性的視角,維埃恩并沒有遇到危險,他順利回國了,后來比年紀更輕的托恩還多活了十年。賄
可奇怪的是,越是接近回國的時間,維埃恩好像就越來越不再回信了。
這讓托恩的書信逐漸沉落為了“自言自語”的日記性質(zhì),甚至有些內(nèi)容,范寧懷疑大師根本就沒有送出,不然它們也不會還滯留在這里,這樣一直到大師自己878年年初,因積勞成疾的心臟病去世。
維埃恩到底有沒有去那個危險的地方?判斷不了?;貒跋扇诉€有沒有敘談?也判斷不了——來往信件是中斷的單向的沒錯,但這既有可能是資料丟失了,也有可能是寫信寫到一半直接登門拜訪了。
如果將這些透露出的信息,聯(lián)系起呂克特大師隨意回憶起的“往后三五年仍見過維埃恩”,就更奇怪,也更矛盾了。
盛夏的白晝時間很長,凌晨五點時,天就已經(jīng)微亮。
范寧坐在會客廳沙發(fā)上的姿勢一直保持未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