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不見棺材不掉淚
這就是韋應(yīng)方給柳再春傳遞的口信。
只要對方拿出實證來,那就直接認罪認罰,盡快結(jié)束這場官司,千萬別做任何的爭辯。
可見即便到了這一刻,韋應(yīng)方還是有那么一絲僥幸。
因為他是官員,他知道各種手段,比如說殺雞儆猴,又比如說,故弄玄虛,萬一稅務(wù)司只是拿那兩個來立威,其實并沒有掌握所有人的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是那么充足,就只是嚇唬人的,那他更會氣死去,故此還得等到對方先拿出證據(jù)來。
這真是好巧不巧,邱征文上來就直接亮出那張有問題的地契來,這可真是直接嚇出韋應(yīng)方一身冷汗來。
決不能再爭辯下去。
因為這份地契跟他的關(guān)系很大??!
而且一旦就這事進行爭論的話,天知道稅務(wù)司到底還掌握多少證據(jù),可別越挖越多,什么違法收入也都給你挖出來,甚至將他也給牽連進來。
然而,只要這些違法收入給挖了出來,并且都做實的話,尤其是還涉及到官員,那檢察院就會介入,稅務(wù)司到底是只要錢,檢察院可是要命來的,鬼知道會不會將他也給牽連上。
雖然韋應(yīng)方他們已經(jīng)做好萬全的準備,自己名下的稅可是一分不少,只不過他們的大多數(shù)家業(yè),都在親人手里,因為宋朝對貪污還是查得非常嚴,隔三差五,就會派人系統(tǒng)性查一次,只要你進行爭辯的話,這話就肯定越說越多,這言多必失??!
趕緊認!
不要猶豫!
但是,認了就得罰,還是五倍罰金的頂格處罰,不過張斐還是一視同仁,給予他們審視賬目的時辰,等確定無誤,再做最終判決。
如無意外,這又是一萬多貫入賬??!
如王韶、蔡延慶、元絳、呂公孺這些沒有心理負擔的官員都已經(jīng)開始在算賬了,這一個一萬多貫罰金,一百三十多個,那就是一百多萬貫。
這些雇員特么發(fā)了呀!
這可比收上來的稅還要多。
難怪那些人都愿意出賣自己的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