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混亂
可一直到再與肖玨他們相逢,楊銘之才突然發(fā)現(xiàn),肖玨、林雙鶴、燕賀他們都沒變,變的只有自己一人。他們?nèi)耘f一同到了入云樓,喝酒說話,卻再不似舊時心情。
舊時啊……
舊時如在平地里緩緩隆起的一處巨大山岳,不知不覺中,早已無法逾越,兩廂茫茫。
花游仙似是看出了他眼中一瞬而過的哀傷,頓了頓,終是換了話頭,道:“如今陛下駕崩,太子殿下卻準允烏托人在大魏開立榷場,金陵繁華,若是榷場有意在金陵……”
楊銘之回過神,搖頭道:“榷場不會設在金陵?!?br/>
“大人……”
“我會阻止?!睏钽懼皖^一笑,“如果我還是金陵巡撫的話?!?br/>
事實上,自打徐敬甫出事后,楊家就給他傳了信來。教楊銘之去尋肖玨,看在肖玨與他舊時情誼上,請求肖玨手下留情,楊銘之并沒有理會。每一個人都應當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正如當年他選擇了家人,楊家選擇了徐敬甫,一樣。
等后來見他沒有理會,文宣帝又駕崩,想來留在京城的家人們,應當已經(jīng)在最短的時間里,做出了新的選擇。
可他不行。
這幾年,楊銘之留在金陵,是在還自己的債。如今已經(jīng)到了這樣的時候,他不打算再繼續(xù)違背自己的本心做事了。
開設榷場一事,對大魏百姓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那些烏托人狼子野心,一旦進入金陵,誰知道會對百姓做出什么樣的事來。這是引狼入室。朝中臣子們高高在上,自認為這把火燒不到自己身上,便無動于衷。
可火一旦撩起來,哪里管是高官還是百姓,自然一視同仁。
他很清楚,眼下朔京城里,除了幾個膽大的御史,應當沒有幾個文臣敢在這個時候提出異議。楊銘之也很明白,當他的奏章出現(xiàn)在廣延的殿頭,他這個金陵巡撫的仕途,應該也就到頭了。
或許還會丟了性命?或許還會連累家人?但那又如何?
少時讀書,讀到“正以處心,廉以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長,信以接物,寬以待下,敬以洽事,此居官之七要也”,那時候賢昌館的少年們躍躍欲試,人人皆認為自己可以做到,能為好官,可多年下來,又有幾人堅持?
少年們有與世間所有不公頑抗的勇氣,總認為山重水復,終會柳暗花明,可待天長日久,也就漸漸束手無策,隨波逐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