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這些年里,蘇明哲不斷吸收流民,廣施仁義,在江湖上的名譽之盛,已經不弱于天下第一人張三豐。
畢竟,張三豐再有本事,也只能保護武當山方圓百里。
而蘇明哲是在全國廣施仁義。
面對如此盛名的大善人,宋遠橋在蘇明哲面前,也不敢拿武當派掌門的架勢。
當蘇明哲準備開口時,宋遠橋更是擺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恭敬姿態(tài)。
“宋掌門,前些時日,蘇某受元廷所邀,前往大都爭奪河南包稅……”
所謂的包稅,就是朝廷把某地、某一種類稅賦,進行估價,然后承包給個人或團隊。
這種包稅制,危害極其深遠,可謂是上蒙蔽朝廷,下屠害黎民。
荊襄之地原包稅人,是寧王。
寧王覆滅之后,蘇明哲就花了大價錢,成為了襄陽城的包稅人。
這些年,隨著蘇明哲勢力壯大,包稅的區(qū)域也從最初的襄陽,慢慢擴展到整個荊襄地區(qū)。
到了今年,蘇明哲用七百多萬兩銀子,承包了整個河南行省的賦稅。
如果不是考慮影響問題,現(xiàn)在的蘇明哲,可以自大一點,自稱河南行省的土皇帝。
這話可不是吹牛。
要知道,按照包稅制,蘇明哲上交給元廷七百多萬兩白銀后,河南行省各衙門,以及各路駐軍的糧餉、俸祿,也都要由蘇明哲承擔。
總的計算一下,蘇明哲每年要拿出一千多萬兩銀子,來供養(yǎng)了整個河南行省。
所以,就算他自稱自己是‘河南王’,讓元廷知道了,也不會說三道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