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調(diào)研
……
清晨,大部隊帶著俘虜回轉(zhuǎn),俘虜里,也包括特魯部參與作亂的貴族親眷和卡塔布們。
留在特魯部護衛(wèi)陸銘的騎兵班,班長正是馬大河。
南坡的特魯部主家聚落,一下空了一大半。
本來百余戶上千人口,現(xiàn)今還留有三十多戶“卡塔布”戰(zhàn)士家庭,都沒有直接參與大前天的叛亂,且事后都積極表態(tài),愿意放棄奴戶們放養(yǎng)的屬于他們牛羊群的所有權(quán)。
在本來馬特魯家族氈房群的議事大氈包內(nèi),陸銘召集了這三十多戶卡塔布戰(zhàn)士家族的戶主。
其實原本來說,卡塔布家族的處境也沒有想象的那么美好,比如他們能繼承卡塔布稱號的后代名額有限,一個家族,每一代都是兩個名額,最高家族內(nèi)六個名額,其余兒女,便都要變成奴戶階層。
顯然,從幾千年前,大草原的統(tǒng)治階層便知道如何控制被供養(yǎng)的人群數(shù)目。
征召作戰(zhàn)時,每個卡塔布家族會出兩人,基本便是中生代和青壯各一人。
重大戰(zhàn)事,便另外說,全部六個卡塔布戰(zhàn)士被征召都不是沒可能。
卡塔布家族的戶主,是年紀最大那一個。
三十多人聚集在氈包內(nèi),大多是四五十歲的老頭,現(xiàn)今草原上,確實四十五歲以上就可以看做老人了。
看著他們,陸銘心下也有些無奈,好像任何變革,終究還是需要這個族群的精英階層參與,這是歷史規(guī)律,沒辦法。
翻著桌上文箋,陸銘道:“我看了你們的財產(chǎn)申報,除了草場和牛羊群都被充公外,其余私產(chǎn),比如金銀啊,錢幣啊,家私這些,總之你們氈包里的所有,都還是你們的,所以,你們有沒有瞞報,都無所謂?!?br/>
很多卡塔布立時松了口氣,想也可知,不瞞報是不可能的。
“牛羊群,又會按人口均分給每個牧民家庭,包括你們這三十多家?!?br/>
陸銘的話,令他們又松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