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韓世忠反了!
這個話題格外敏感,但李綱依然即刻做出了回復:“國家喪亂,陛下可以用武人,但不可使之掌權!今日之語更是荒唐!至于中樞文臣遙隔千里為主的教訓,臣也知道,所以使宗澤、張所為帥臣在前,馭將為戰(zhàn)?!?br/>
趙玖也不與之爭執(zhí),只是微微斂容以對:“但從今以后,戰(zhàn)事上的事情總該咨詢一下前線諸將吧?”
堂中文臣議論紛紛,幾名行在中隨侍的武將卻個個殊無表情,好像此番爭論與他們無關一般,而李綱也稍作退讓:“若只咨詢,陛下自可私下召見,亦可臨時召于宰相身前詢問,但之前那番藩鎮(zhèn)之論,文武之論,還請陛下自重身份,莫要多言,以文馭武之道,實乃國家安定之根本……而一旦開禁,以武人之無德,怕是為虎作倀也未必沒有,屆時金人不能擋,反而徒壞大局?!?br/>
趙玖得到李綱準許,自然不會再說這些意氣之語,直接點頭便是。
且說,趙官家與李相公各自收了神通,剩下的事情便自然順暢起來,很快堂上便議定了方略,或者說是通過了李相公的方略:
一則,既然張所來不及去京東兩路了,便只能快馬傳訊,讓宗澤、劉光世小心布置兩處防務,遠水解不了近渴,只能死馬當活馬醫(yī),放權讓他們自己處置;
二則,雖說金兵遠在六七百里外,且兵鋒對準的是青州、淄州、齊州等地,但如今行在后有金軍,前有賊寇,還是應該即刻轉(zhuǎn)入州城中以安人心為好……因北面陳州曾有過一次小叛亂發(fā)生,再加上此時很難說服行在文武向北,西南面又是叛軍重兵云集,所以即刻議定了去南面偏東潁州州城落腳(后世阜陽);
三則,無論金人是否追來,前方淮西賊丁進都必須即刻、迅速的處置掉……對此,行在定下了一個果決而又大膽的方略,一面派本地出身的官吏去招撫,一面以原定的劉正彥為將,領三千精兵,外加苗傅、劉晏二人本部合計四千余兵馬,直接渡過潁水,跟在使者后面向前逼近,一旦招降不成,即刻改為軍事攻略。
這么做當然是很大膽的,但不是指丁進那邊,而是說一旦如此的話,行在這里短期內(nèi)會有一個空窗期,只有楊沂中領著幾百御前班直進行護衛(wèi)。
不過,所有人都沒有反對,因為莫忘了,今日已經(jīng)是十一月初二了,韓世忠部隊的前鋒絕對已經(jīng)進入了京東西路的范圍,哪怕行在主動想潁州轉(zhuǎn)移,早則今日,晚則后日,他必然能趕到行在保護天子與諸文武。
換言之,即便是劉正彥引軍離去,行在也處在兩支最可靠御營部隊的環(huán)形護衛(wèi)下,只是舉例稍遠一點罷了。
畢竟嘛,別看李相公一口一個武臣無德,但對于韓世忠還是很信任的……這也是廢話,韓世忠都不可信,眼下這個局勢還能信誰?
當然了,這個方略還有一點點小心思,趙玖不懂,其他人也沒說,那便是既然要入州城,就不好帶太多部隊進去,否則會出亂子的,最好是行在文武先入城中,然后韓世忠引兵到城下環(huán)衛(wèi)。
事情既然議定,以李相公之雷厲風行,便即刻執(zhí)行起來。
諸般繁雜且不提,反正不關趙官家的事情,而當日下午,趙玖便又一次開始了遷移,習慣了騎馬的他也絲毫不以為意。
然而,這一日傍晚,只剩數(shù)百班直和幾百文武及其家眷的行在順潁水南下,一路跋涉,走到稅子步鎮(zhèn)(后世太和縣北部)暫時落腳,剛剛準備起晚飯之時,卻忽然有人自東北面來……不是別人,正是今日早上議定方略以后,負責去迎接聯(lián)系韓世忠的兩位殿中侍御史之一的趙鼎!
而渾身污泥、狼狽不堪的趙鼎甫一跳下馬來,就給麻木不仁的趙官家?guī)砹艘粋€晴天霹靂般的消息:
“官家,韓世忠那廝反了!”
剛剛端起一碗飯的趙官家目瞪口呆,久久難言……韓世忠都反了可還行?
ps:五千字大章慶祝新群出現(xiàn)——紹宋書友群875387356……歡迎來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