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5章覆沒
他們的戰(zhàn)馬明顯比西域馬種的后代矮小許多,重甲在身的情況下,無法提起太高的速度,數(shù)量上也不用指望。
再有就是為了減輕重量,高句麗的重騎兵身上穿著的甲胄,防御力明顯不如前隋的重騎兵。
好吧,諸般優(yōu)劣之處其實不用多做評價,檢驗的標準就明晃晃的擺在那里,跟人戰(zhàn)上一場,什么妖魔鬼怪也就都現(xiàn)形了。
更何況高句麗的將領(lǐng)的戰(zhàn)術(shù)安排,讓沖上來的重騎兵更像是大軍的敢死隊,只數(shù)百騎,排成兩隊,就這么孤零零的沖向了唐軍嚴整的軍陣,連那沉重的馬蹄聲,好像都帶上了些悲壯的味道。
這是一個很可笑的場面,被高句麗人視為珍寶的兵種,在戰(zhàn)事開始的時候,卻像是被高句麗人給拋棄了。
眼見于此,早有準備的唐軍哪會客氣?
一排排的弩手從軍陣中冒了出來,端起手中的強弩,看高句麗重騎兵的速度,留給他們攢射的時間可不少。
而在他們身后,一些手持投槍,短斧的大漢在默默等待。
重騎兵進入了普通弓箭的射程,陣中的弓手卻未發(fā)一箭,因為普通的弓箭對重騎兵殺傷力不足,尤其是拋射,威力就更小,不用浪費箭矢,他們在等待高句麗后續(xù)步兵的到來。
重騎兵沖陣的威懾力還是很足,馬蹄聲沉重而又清晰,就像是戰(zhàn)鼓一樣回蕩在人們耳邊,鎧甲更是錚錚作響,樣子猙獰可怖。
在野戰(zhàn)中遇到他們,稍微少點定力的軍伍,可能未戰(zhàn)先就慌了。
但那樣的事情絕對不會發(fā)生在如今這支唐軍身上。
“五百步,五百步”望山上的人高聲呼喊著做出提示。
唐軍因為是遠來之軍,帶到半島上的弩弓并不多,很少一部分是腳踏弩,更多的則是臂弩。
而這些東西大部分都在趙世勛所部軍中,因為他們是大軍的先頭部隊,另外一些則被李年所部帶走了。
腳踏弩的射程在七八百步,臂弩短一些,也在六百步左右,不過它們對上重騎兵的話,有效殺傷距離在一百步到二百步之間。
讓重騎兵進入一百步,對于弩弓手來說,就是比較危險的距離了,而五十步內(nèi)就是投矛手的天下了。
“三百步,三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