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呼延大博
全都是小說提供的核。
電影的時長不可能把小說那么宏大的敘事整個展現(xiàn)出來,哪怕諾蘭或者斯皮爾伯格這些人也絕對做不到,改編是一種必然。
當(dāng)整個故事回顧完。
林淵寫下了小說的最后一行字:“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
兩萬三千字左右的小說完成了。
不過還有一件事情還需要林淵去做:
他把文檔里所有對“地球”的提及都替換成了“藍星”。
對于情節(jié)本身而言這是沒有影響的,就好像小說里對那些地名的提及,也被林淵替換成了藍星的某些地名,只要其所表達的意思一致就可以了。
這時候林淵突然有些感慨:
那個年代誰能想到這部讓大劉花了兩周時間完成,一共換了兩千多稿費以及銀河特等獎兩千多獎金的短篇小說,最終被拍成了一部票房接近五十億的電影,讓所有國人看到了天朝科幻的崛起!
從這點來說大劉真的是中國科幻的英雄。
小說三體系列讓世人看到我們東方的科幻小說在崛起;
而《流浪地球》又讓世人看到我們東方的科幻電影在發(fā)光。
當(dāng)然。
林淵承認(rèn)這不是大劉最好的科幻小說,甚至連最好的中短篇也算不上,在改編電影大爆之前這部小說雖然也拿下了銀河特等獎,但就知名度而言明顯不如《鄉(xiāng)村教師》等大劉的其他中短篇作品,不過這部小說本身的價值絕對是值得肯定,甚至是拿到全世界科幻迷面前也絲毫不怵的。
至于林淵為什么偏要選擇這部?
因為林淵覺得自己以后也可以把這部小說改編成電影。